紅梁售價大跌
又近年關。往年的這時熱鬧的仁懷街道上卻顯冷清,不少銷售散酒和基酒的酒企銷售點在這時仍大門緊閉。
“一般10月份就基本結束的紅糧銷售,現在仍有很大一部分在售。”11月底,茅臺鎮酒神酒業有限公司張姓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盡管現在紅梁的每斤售價僅為2012年的一半,每斤才2元左右,但為了維持企業正常運營,很多企業卻苦于沒有更多的資金投入釀酒。”
糯紅高粱是仁懷醬香型白酒的主要釀酒原料。優質紅梁滯銷直接反應了酒企的生存現狀,大量的庫存、緊張的資金鏈和對未來市場的憂慮,使得不少白酒生產企業被迫減產或停產。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該酒企投入生產的白酒產量不到產能的三分之一,其中高出酒量的低端白酒占了近一半。據他稱,酒神酒業往年年產千噸醬香型白酒。
釀酒小作坊大多停產
記者赴仁懷了解到,酒神酒業的經營狀況還不是最糟糕的。
由于剛完成擴大產能和酒廠搬遷便遇上白酒銷售大幅下滑,在茅臺鎮人稱“胡老四”的胡老板經營的酒企幾乎被逼入絕境,“要是年前再沒有資金注入,酒企就很難挺過年關了。”他說。
胡老四經營的產業還包括紅糧及相關農產品種植和白酒營銷策劃。在這場寒潮中,這些產業無一幸免遭遇困境。“現在每天最發愁的是因廠房搬遷向銀行借的貸款怎么還。”他說。
即便如此困難,胡老四也不敢輕易停產。“醬香型白酒靠新酒和老酒勾兌,如果沒有新酒投入生產,后幾年白酒的品質將受影響。"他對記者說。胡老四的酒廠有80多個酒窖,但今年真正投產的不到四分之一。
處于這樣的擔憂,大多酒企都靠減產維持運營,而完全停產大多是釀酒作坊。記者了解到,在仁懷,釀酒小作坊上千余家,均手續不全或沒有生產手續,大多都已停產。
擁有十余口窖池的王老板就是其中之一。他說,行情好的時候,基酒基本都提前預訂,今年一直乏人問津,干脆停產了。
”基酒雖是硬通貨,但如果賣不出去也就砸手里了。”早在今年初,王老板就有賣掉窖池的想法,但由于白酒生產手續掛靠了朋友的酒企,至今很難找到商家接手。
民間拆借成風
和千余釀酒小作坊大門緊閉不同,融資企業大量涌現在茅臺鎮。記者了解獲知,仁懷酒企的資金周轉大部分依靠自有資本或民間拆借,尤其是一些小酒企因有效抵押物少而很難得到銀行貸款。
仁懷一年產500噸左右的小酒企老板坦言:現在,盡管酒廠可以將基酒抵押給銀行和信用社,不斷循環貸款,但如果銷售不暢,一旦還不上本金和利息后,再貸就難了,所以銀行貸款也很謹慎。所以除了銀行貸款融資,大多仁懷酒企只能依靠民間借貸。
但民間借貸只能緩一時之困,從長遠來看,甚至會讓企業'雪上加霜'。記者調查獲知,仁懷市場上民間借貸的月息在大多在3%左右,本金和利息已成為不少酒企的沉重負擔。
并購非最好時機
在仁懷從事民間借貸的孫先生直言:自己和幾位合作伙伴一直看好未來幾年的基酒市場,想借機融入市場。他認為,醬香型白酒的生產周期大多5年左右,如果現在仁懷大量釀酒企業、作坊停產或減產,那么5年之后原酒將成為市場的"香饃饃"。
但對引入投資或并購項目,仁懷的酒企還比較慎重。
“我們還沒有聽說大戶拋售。"從事白酒營銷的業內人士表示,今年茅臺經銷商大會上,穩定價格仍是主題之一。作為貴州醬香型白酒的"龍頭"-貴州茅臺尚在努力維持銷售價格。如果的價格和產量均能穩定,仁懷的中小酒企在這個春節還有"喘息"機會。因為仁懷醬香型白酒的定價大多參照是茅臺的定價,只要茅臺酒的零售價格維持在千元左右,那么仁懷中小型酒企定價在300-500元的中端白酒就還有一定的市場,尤其是春節。他認為,百元左右的低端白酒走量畢竟有限。
不少來自廣州從事融資并購的客商也認為,仁懷醬香型白酒的大規模并購機會還不成熟。馬先生告訴記者,幾月來他接觸了七八十家急于尋找合作商的酒企,但真正能達成合作的項目卻不多。仁懷酒商要么不愿意放棄對企業的'話語權',要么心理價位太高。同時,不少受青睞的擁有優質資產的酒企還沒有'浮處水面。“高不成低不就。這些酒企想緊緊抓住投資這根救命稻草,但還沒擺正自己的位置。”他說。
記者走訪后認為,在仁懷,除了貴州茅臺,有自主品牌的白酒企業往往實力不夠雄厚,多為中小型酒企,不妨抱團采取類似"白酒超市"的直營模式,減少中間環節,搶占終端市場,以茅臺鎮醬香型白酒的地域品牌集中發力,不乏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