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兩百多年前的德國,一場突然來襲的霜害讓酒農們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釀造出了酒體飽滿、風味獨特的佳釀,造就了冰酒的問世。在接下來的兩百年,加拿大、德國、奧地利讓冰酒的魅力享譽世界,有了“液體黃金”之稱。
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經過多年的探索,也只在很少地方成功釀制了冰酒,其中地處高原的云南香格里拉三江并流地區因其良好的綜合自然條件,成為了釀造冰葡萄酒的最佳產區之一。近日,由云南省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政府主辦、當地企業承辦的“2015首屆中國•香格里拉國際冰酒文化節”在當地舉行,除了參觀了解當地產區風土,參會者也就冰酒產業發展、技術資本、文化保護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世界冰酒三國志:中國發力成為“新世界”范本
冰酒的釀造對地理氣候要求極為嚴格:緯度高、溫度低,冬季要全然天寒地凍,但其它季節卻又要足夠溫暖。全球只有德國、加拿大、中國等極少數國家才有條件釀制出高品質的冰酒,誕生至今200余年的探索和發展,世界冰酒產業格局圍繞著這幾個國家漸漸清晰。
德國是老牌冰酒釀造國,出產的冰酒以細膩、純凈和精致為特色,吸引著無數冰酒愛好者,但由于冰酒生產對氣候要求嚴格,近幾年的一些年份,德國幾乎沒有冰酒出產;與德國相比,加拿大的氣候更加穩定,更適宜冰酒生產,其以后來居上者的姿態,成為當今最大的冰酒出產國,可謂將冰酒發揚光大的重要推手。
“后來者”在任何時候都不罕見,近年來,在德國、加拿大這些老牌冰酒釀酒國家之外,中國也發現了幾個適宜冰酒生產的產區,并且初具規模,起步雖晚,卻也獲得了國際專業認可。
眾所周知,葡萄酒的生產國有著新舊世界之分,舊世界國家釀造葡萄酒的歷史悠久,且傳統尊貴,嚴格的產區管制造就了世界葡萄酒名冊上眾多聲名顯赫的品牌。如果把冰酒的生產國也做一個新舊世界劃分的話,那么德國和加拿大無疑是舊世界的代表,而近些年快速崛起的中國,因其全新產區和突出的張力,也占據了一片市場,可謂“新世界”范本之一。
地理環境類型豐富是中國地大物博的產物,除香格里拉之外,經過專家們的多年探索論證,我國在東北、河西走廊等地也找到了適宜冰酒生產的產地。而香格里拉產區以高原冰酒的獨特優勢,獨樹一幟。“香格里拉冰酒產區是世界上緯度低、海拔高、綜合自然條件好、可開發資源規模大的原生態冰酒產區,”中國著名葡萄酒專家、中國葡萄酒學科奠基人、西北農林大學原副校長李華如此評價該產區,而臺灣葡萄酒專家齊紹仁也直言:低緯度、高海拔成就了香格里拉產區的獨特風土環境。
有數據顯示,加拿大目前冰酒年產量為800噸,德國在200噸左右,而中國香格里拉冰酒產區年產量也在300噸左右,可以說,中國在冰酒領域的發力,使得全球冰酒產區由原來的“兩極之勢”逐漸形成新的“三局鼎立”的局面。
低緯高海拔:比德國更加穩定比加拿大更原生態
地理優勢始終是香格里拉產區的“招牌”,賦予了香格里拉產區獨特的資源——土壤肥沃、海拔更高、氣候更為純凈。
在海拔兩千多米的高原之上,陽光照射充足,能夠滿足釀酒葡萄果實發育和成熟的需求,同時,當地的高山大多終年積雪,晚秋溫度下降較快,能夠收獲高品質的冰葡萄果實;而這里的高原季風氣候,年溫差小,日溫差大,有效積溫高,既有利于葡萄中糖分的積累、色素的形成和芳香物質的積累,又不利于病蟲害的發生,使改地所產冰酒“有了比德國更加穩定的產量,比加拿大更加原生態的品質”。
具體來看,該種植區常年最低溫度保持在零下10℃-零下13℃之間,既保證了冰酒生產的需求,又保證了冰葡萄安全過冬;產區土壤為排灌暢通、土層深厚、肥沃疏松的壤土或者沙壤土,PH值穩定在5.8-7.0之間;地形以緩坡為主,兼有少數平地;常年實測日照時數為2100多小時,無霜期達197天,平均降水量譽為700-850mm,年均積溫達3150℃。
“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經過近十年的試驗、建園,香格里拉冰酒產區已經成為世界上緯度最低、害怕最高、綜合自然條件最好、可開發資源規模最大、最原生態的冰酒產區”,李華教授在產區論壇研討時如此表示。
據了解,目前在香格里拉冰酒產區直徑100公里范圍內,沒有現代化的工業企業,完好保留了地理、植物、動物、氣溫、大氣環境的原生狀態,可以說是全球葡萄酒產區中自然環境保護最好、最原生態的“凈土”。
政策導向:技術和產品創新是發展趨勢
“做好迎接冰酒‘黃金時代’的準備”,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葡萄酒果酒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楊強在產區研討時表示,“從中長期角度來講,中國葡萄酒市場具有良好的發展空間。”對香格里拉冰酒產區而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先天優勢,人力物力同樣要充分準備,才能抓住未來發展機遇。
根據O.I.V.(國際葡萄及葡萄酒組織)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從2011年起中國成為世界第五大葡萄酒消費國,擁有世界最大的葡萄酒消費潛在市場。根據《葡萄酒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未來我國將大力推動葡萄酒生產企業釀酒葡萄種植基地建設,發展更適合中國人口感的釀酒葡萄和葡萄酒,進一步提高葡萄酒生產企業的原料保障能力,將重點發展釀酒葡萄酒栽培和管理技術、葡萄酒質量等級標準研究等一系列共性關鍵技術,進而進行全方位的釀酒葡萄品種培育和葡萄酒產品創新開發,而“冰酒作為世界上影響最大的極品葡萄酒,以味道甜美、口感馥郁而深受消費者喜愛”,楊強表示,“未來,技術和產品創新是冰酒產業的發展趨勢。”
對此,2015中國•香格里拉國際冰酒文化節組委會執行主任、云南藏地天香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其修將企業及產區的使命定位為“開創冰酒新世界”:香格里拉冰酒產區的發展目標,就是要充分利用香格里拉地區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建設集葡萄種植、冰酒釀造、冰酒銷售、冰酒莊園休閑度假、自然景觀和民族風情旅游觀光為一體的冰酒文化旅游圣地,“打造香格里拉冰酒原產地保護區,建設全球最大的原生態冰酒生產基地”,胡其修表示。
李華:產區發展規劃先行打造中國特色、世界一流
自然條件優勢和政策導向都能夠成為推動香格里拉冰酒產區發展的動力,而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葡萄酒是人和自然的產物”,李華教授表示,對于葡萄酒自身來說,具有多樣性、變化性、復雜性等特征,其中不穩定性是影響葡萄酒生產、推廣、銷售、走向市場的關鍵特性之一,通過不斷地探索和發展,香格里拉產區最終的目標應是“打造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冰酒”,要突出自己的特色,李華強調。
目前,香格里拉產區的發展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扶持,制定了三大文化發展目標:第一,建設全球最大的冰酒生產基地——“冰酒新世界”;第二,申請香格里拉冰酒原產地保護區;第三,舉行每年一度的“中國•香格里拉國際并酒文化節”,全面展示香格里拉產區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樹立香格里拉冰酒產區文化品牌,讓香格里拉冰酒產區文化品牌走出云南,走向世界。
對此,李華教授給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規劃先行。要結合正在制定的十三五規劃契機,縣、州甚至云南省都制定相應發展規劃;
第二,產業發展模式。建議維西在冰酒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絕對避免工廠化生產,做“小酒莊、大產業”的發展模式,圍繞維西冰酒,打造冰酒的酒莊集群,使冰酒產業變成真正的第六產業,即一二三產高度融合的產業;
第三,必須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第一位,不要把最原生態的都變為最現代的。
而對于“打造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冰酒”的命題,李華教授同樣給出了建議,強調必須要有自己的技術,保持獨特性,并做科學的記錄研究和積累創新等,這些不僅對香格里拉產區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后起的整個國產葡萄酒產業同樣具有借鑒意義:
首先要建立一個葡萄品種園,觀測不同品種在該區域的表現情況,選擇最適合該產區的葡萄品種;
第二,目前中國用來做冰酒的酵母菌不是自己的,而是國外的,而本地的酵母菌即便和葡萄一起長出來的酵母菌,是影響葡萄酒風格、風土表現的重要方面,所以必須加強對本土酵母菌的選擇,從我們自己的葡萄上篩選酵母菌;
第三,記錄葡萄生長、成熟、冷凍、采摘、發酵的整個過程,分析其各種風味、成分變化情況“如果沒有這些,就根本無法科學清晰的告訴消費者維西冰酒的特色,因此必須要做這樣的研究,建立這樣的秩序”;
第四,加快維西冰酒地理標志產區的申報啟動,如果沒有地理標志保護,在國內很難引起注意,在國外更難以獲得關注和認同,因此要有相應的法規、標準來保護和規范產區葡萄酒產業。
第五,在栽培模式、管理模式方面,也必須形成相應的規范,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第一位的。
“通過這些”,李華教授表示,“我相信我們的理想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