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茅臺、五糧液密集拋出剝離系列酒的舉動,凸顯了大佬加碼中端市場的意圖。在經銷商為被壓制多年的系列酒終于獲得重視而松了一口氣的同時,也有業內人士分析稱,企業意識的轉變及中端酒渠道的建立尚需時日,系列酒成氣候可能要至少五年時間。
酒企紛紛剝離系列酒
茅臺剝離系列酒的聲音由來已久,今年初曾有消息披露,茅臺將進行內部拆分,將現有系列酒整體剝離至新公司,2014年完成新公司拆分工作,2015年開始 “引進戰略投資”工作。今年12月,再傳出茅臺集團將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包括茅臺王子酒、茅臺迎賓酒、漢醬酒、仁酒等所有系列酒剝離出來,并計劃對新成立的公司2-3年內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時過不久,12月17日,茅臺剝離系列酒的構想坐實。該公司公告稱,出資2億元設立貴州茅臺醬香酒營銷有限公司,主要為“進一步做好公司系列產品營銷”。
同樣為白酒巨頭的五糧液也不甘示弱,且在路線圖上與茅臺頗為相似。五糧液董事長劉中國在12月18日的經銷商大會上稱,2015年將做好系列產品布局、消費者群體定位、價格體系和渠道設計建設、團隊打造、流程梳理與優化。為此,五糧液將實行品牌與系列酒的獨立運作,將成立五糧液系列酒公司,進行市場拓展。
意指提振系列酒
在業界看來,計劃經濟催化、經歷高速增長時代的畸形發展,高端酒受寵,代表中低端酒的系列酒一直處于被抑制狀態。
茅臺今年財報中的系列酒表現尤為明顯。該公司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茅臺酒收入出現2.72%的同比增加,系列酒收入卻同比大降23.08%。另從營收占比看,系列酒占比僅為4%。值得注意的是,茅臺系列酒占比在2013年財報中還能達到6%。
白酒營銷專家鐵犁分析,之所以系列酒發展受阻,一方面是整體經濟發展情況所致,酒企曾經抓住時機,實現了高端快速上升,在系列酒方面則是缺乏營銷行為。缺少人才、難調動發展積極性也是其中原因。失去曾經支撐高端的政務消費后,白酒業進入真正的市場競爭,“壓力大了,酒企才有意識重視中低端”。
此前,五糧液提腰部戰略、茅臺迎賓酒等子品牌降價,都曾有過發力中端酒市場的行動。“但與以往不同的是,成立公司,對系列酒獨立運營,有利于在管理、銷售等方面更精細化、標準化,加快其市場反應速度。這是酒企發力中低端一次比較大力度的轉身。”一位不愿具名的白酒業內人士表示。
系列酒剝離或成趨勢
業界普遍認為,酒企依靠包銷模式,擴大品牌規模,但也引發了現在的泛濫局面。在行業進入調整期,轉入市場化競爭,企業品牌被淘汰或歸類獨立運作將成為酒業的一大發展方向,甚至多數會以獨立公司運營的模式進行。
白酒行業分析師蔡學飛介紹,高端白酒主要依托關系營銷,更看重品牌,與此不同的是,中低端產品更重視渠道。“曾經更善于品牌運作,缺乏直接做市場銷售經驗的酒企,轉型做中端,顯然需要一定的時間培養。”
另在鐵犁看來,茅臺、五糧液能否在中低端上成功,關鍵在自身,而非市場。“渠道的建設、品牌的完善需要時間,酒企們是否有耐性,是否會重復老動作——壓貨,決定著他們在中低端市場搶羹的前景。”據他預估,對系列酒獨立運營并產生效應,至少需要五年。另有觀點認為,目前在國內不同區域,已有強勢中端酒存在,兩大巨頭想要搶羹難度較大,而且他們還要面臨兩者間的互相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