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商報》消息稱,德國葡萄酒廠商看好中國酒業的發展前景,希望加速布局中國這個全球最具潛力的葡萄酒市場。德國蓋森海姆大學調查顯示,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全球酒業最富吸引力市場,領先于韓國、波蘭、俄國、中國香港、日本和澳大利亞。
《商報》指出,中國葡萄酒市場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關口,進口量連續四年持續上升,全球產酒國的目光都轉向了東方,將對未來中國葡萄酒市場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國際葡萄酒及烈酒研究所(IWSR)市場調查顯示,中國預計將在未來三年取代英國,成為全球第二大葡萄酒市場,其銷量預計將在2021年前增至230億美元,僅次于美國。中國葡萄酒市場在2017至2021年間的增長預計40%左右,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葡萄酒市場。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據悉,目前中國人均葡萄酒消費量為1.3升/年,其中將近90%為紅葡萄酒。自2013年,中國以18.6億瓶酒的數量,躍居全球紅葡萄酒最大市場。
蓋森海姆大學調查指出,相比德國人均葡萄酒消費量23升/年,法國的53升/年、意大利45升/年,1.3升/年的數字雖然不大,但證明了中國還具有很大的消費潛力。
《商報》援引官方統計數字顯示,中國對洋酒的需求大幅增長,從2007年貿易量26億美元增長至2017年278.9億美元,相當于每年都在翻番。
英國權威葡萄酒媒體《酒飲商務》(The Drink Business)報道稱,蓋森海姆大學調查顯示,2018年上半年,盡管葡萄酒關稅有所上調,但美國向中國葡萄酒出口量只增不減;2018年澳大利亞對華葡萄酒出口上漲了50%,達7.78億美元;相比2017年,英國對華食品和飲品出口量在2018年上漲了28%,約合7.83億美元。
根據德國酒學院的統計,德國2017年向中國出口400萬升葡萄酒,比2016年增長了25%。中國已成為德國第七大葡萄酒出口國,僅次于美國、荷蘭、英國、挪威、瑞典、波蘭。
在蓋森海姆大學教授西莫內·洛森教授看來,未來三年,中國將是全球葡萄酒最具吸引力的市場。德國企業也努力開拓中國市場。“這是值得高興的事,但面對新興市場,歐洲生產商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做好功課,認真了解中歐之間的酒文化差異。另外,在中國市場雇傭更多的當地職員也是必要的。”
除了以德國為首的歐洲,澳大利亞葡萄酒生產商也積極與華合作。2018年前三季度,澳大利亞對中國大陸出口的葡萄酒首次突破10億澳元,比此前的12個月增長66%。中國已經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葡萄酒出口市場。
中澳葡萄酒貿易量屢創新高得益于關稅下調。2015年中澳雙邊自貿協定生效后,澳大利亞進口瓶裝葡萄酒關稅已三次下調,從之前的14%一路降至當前的2.8%,并將在2019年1月1日進一步降至零。
一位澳大利亞葡萄酒出口商表示:“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我們不要僅僅盯著北上廣深幾個大城市,很多二三線城市也大有潛力。”
根據天貓發布的2018酒水消費報告,2018年中國二三線城市的葡萄酒消費能力進一步釋放,已超越一線城市的增速。二三線城市正在成為線上消費的核心力量,四五六線城市酒水消費增速也遠超出一線城市。
報告稱,究其原因,隨著電商滲透率以及物流體系的提升,過去由于渠道不暢通而無法購買名優酒的情況被打破,與此同時,考慮到一線城市也有大量的中低端消費,因此二三線城市已經成為酒類市場的重要增長極,并且隨著市場的不斷飽和將繼續向更低級市場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