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不少白酒品牌的年度銷售任務已經完成在望,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入到了停供的行列當中,白酒企業“限供”幾乎成為常態。不過,茅臺(600519,股吧)近日卻對一篇關于“限供”的媒體報道極其敏感,然而,急于力證自身“清白”的公告卻未能獲得外界信服。
12月13日,茅臺(貴州仁懷)營銷有限公司在茅臺官網發文稱,12月6日,該公司發布了《關于近期業務辦理的通知》,有媒體據此刊發了《酒企年底限供、有違法嫌疑》的報道,認為公司產品短期缺貨系企業刻意限制供貨所致。公司澄清,《通知》中提到的43°和15年陳貴州茅臺(600519,股吧)酒兩款產品,產能不足是客觀的,發布《通知》的主要目的是要將真實情況告知經銷商,便于經銷商合理安排自身經營計劃。
對于茅臺遞出的“產能不足”的解釋,外界并不買賬。
首先,在上述《關于近期業務辦理的通知》中提及的“近期市場需求增加”一句,明顯透露出迫近春節旺季,市場對于茅臺酒保持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同時,相較于人們一般意義上認識到的53度飛天茅臺,43度茅臺酒都由于基酒供應不足而暫停開票,由此釋放出的茅臺價格回暖的強烈信號,更是不言而喻。
其次,有媒體認為,從各酒企在各類白酒和品牌的獨有、壟斷事實來看,不一定是真的缺貨,而是在利用它們壟斷和市場支配地位的優勢,饑餓營銷,釋放市場缺貨的印象,謀取更大的超額利益。
不僅如此,每到年關、白酒消費回暖、漲價前夕等,各類白酒企業就“集體缺貨”,種種跡象難以令外界信服。
事實上,這已不是白酒企業限供的首例,近來瀘州老窖和古井貢酒等其他知名白酒企業也相繼使用了這個“殺手锏”。
前不久,瀘州老窖發布通知:停止接受老字號特曲銷售訂單,并停止老字號特曲產品發貨;隨后,古井貢酒發布了“關于年份原漿省內獻禮版、省外古井貢酒5年原漿、全國古井貢酒8年原漿不再接受訂單的通知”。更有公開消息稱,洋河旗下夢之藍以及五糧液水晶瓶五糧液也均已宣布停止供貨。
在說明停止供貨原因的時候,瀘州老窖表示是為了進一步穩固老字號特曲價格體系,保障各經銷客戶及各渠道環節利潤。古井貢酒也表示停供旨在實現控貨、保價。而據了解,這些停止供貨的產品被透露均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務目標,因此有業內人士分析,酒企敢于停供的直接基礎,還是來自于優異的市場表現。
根據古井貢酒的財報,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45.06億元,同比增長12.25%;凈利潤5.82億元,同比增長16.26%。其中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5億元,同比增長高達26.04%,在2016年實現營收、凈利潤雙指標增長,綜合業績表現亮眼。瀘州老窖的財報也顯示,上半年營業收入達42.7億元,同比增長15.51%,凈利潤為11.12億元,同比上升8.96%。其中高檔酒表現尤其突出,上半年實現營收17.04億元,而2015年全年高檔酒營業收入才為15.42億元。
當下的白酒企業,“限供”幾乎成為常態。不過,對于有違法嫌疑的“限供”行為,我國《價格法》亦有規定,經營者不得違反法律牟取暴利;《制止牟取暴利的暫行規定》明確,生產經營者不得違反本規定,以虛假信息等手段非法牟利;《反壟斷法》明確規定,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從事“沒有正當理由,拒絕與交易相對人進行交易”等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