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我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馬朝旭與澳大利亞候任駐華大使亞當斯分別代表兩國政府在悉尼就中澳自貿協定生效互換兩國外交照會,雙方共同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自由貿易協定》將于2015年12月20日生效并第一次降稅,2016年1月1日將進行第二次降稅。包括葡萄酒在內的數十個品類將在協定生效后即刻獲益。
值得注意的是,協定生效并不意味著一次性減掉所有14%關稅。根據自貿協定內容:
“14%的葡萄酒進口關稅將從生效開始,在4年內逐漸變為零關稅。這也就意味著,平均每年關稅降低的幅度是2.8%。因此,12月20號,澳大利亞進口葡萄酒的關稅將即刻降為11.2,隨后每年的1月1號會再降低同樣的幅度,直到2019年1月1號關稅清零。
目前,國內的進口商從澳大利亞進口一瓶葡萄酒需要繳納41%的稅款(14%關稅+17%增值稅+10%消費稅),待2019年關稅全部減免后,進口商只需繳納27%的稅款(17%增值稅+10%消費稅)。
舉個實際的例子,一瓶到岸價格為50元人民幣(約合10.5澳幣)的澳大利亞葡萄酒,今天進口需要繳納的稅款為:
50元 x (14+17+10)% =20.5元
本月12月20號之后,2016年1月1號之前,進口需要繳納的稅款為:
50元x (11.2+17+10)% = 19.1元
2019年1月1號關稅清零后,進口需要繳納的稅款為:
50元x (0+17+10)% = 13.5 元
在理想的狀態下,同樣一瓶酒在關稅清零后,進口成本價減了7元人民幣。注意這里說的只是成本價,在目前毛利較高的進口葡萄酒行業,在進口商加價率不變的情況下,這個成本價的葡萄酒到了最終消費者的手中,零售價格可能要便宜二、三十元人民幣。
關稅減免會影響澳大利亞葡萄酒在華的市場格局嗎?
從今年瓶裝葡萄酒最新的市場情況來看,澳大利亞進口酒在國內進口酒市場占到了23.4%的份額,是第一名法國葡萄酒的一半(45.5%),第三名智利葡萄酒的一倍多(9.3%)。
從已經享受零關稅政策的智利葡萄酒來看,從十年前開始減稅到今年1月1號起正式實現零關稅,智利瓶裝葡萄酒在國內進口酒市場的占有量翻了2倍,從2006年的不到5%到今天的接近10%(如果算上散裝酒,智利葡萄酒在華的銷量翻了7倍),成功超越了西班牙酒和意大利酒,坐穩了市場占有量第三的寶座,也對法國和澳大利亞的低價酒形成了相當大的沖擊。
澳大利酒能否改變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格局?
目前,澳大利亞仍是中國第二大進口葡萄酒國,中國也是澳大利亞的第三大出口市場。根據澳大利亞葡萄酒管理局發布的最新數據,截止至2015年9月30日的一年間,澳大利亞對中國大陸葡萄酒出口額飆升47%,達3.13億澳元,銷售量增長了58%,達到了5900萬升。
如果我們只討論價格因素的影響,不考慮影響消費者購買決定的其它因素,如對產區、口味、品牌的偏好。以目前的市場形勢來看,國內的消費者越來越注重葡萄酒的價格是否合理,澳大利亞進口葡萄酒關稅的減免必然會對中低價位(300元以下)的進口葡萄酒產生沖擊,進一步和排名在其之后的智利、西班牙葡萄酒拉開差距,威脅到法國的榜首位置。
至于高價位(300元以上)的葡萄酒,國內市場在2012年之后就進入緩慢增長期,甚至一度出現衰退跡象,澳大利亞葡萄酒在這個時間節點降低關稅并不會對在這個價位段占據優勢的法國葡萄酒產生太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