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酒仙網因其一款進口葡萄酒包裝上同時標注“最佳使用日期”和“保質期”而被消費者起訴。法院判決酒仙網酒標簽存瑕疵,退還貨款,并對消費者作出10倍賠償。
身陷標簽爭議的同時,酒仙網因業績連續虧損、O2O業務進展不利、退出新三板等備受業界關注。為應對困局,酒仙網押寶“新零售”,并計劃在未來5年內在線下擴張近萬家國際名酒城。對于這一轉型,有分析認為,大規模線下開店對公司的整個體系、平臺和供應鏈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酒仙網近年業績連續虧損,退出新三板
進口酒兩個保質期被判十倍賠償
酒仙網因所售進口酒的標簽存在兩個保質期而遭遇消費者起訴,并被判一審敗訴。
2016年11月8日,消費者胡先生分兩次以總價1405元在酒仙網購買了意大利“激情飛揚”草莓味葡萄配制酒(瓶裝)15件。胡先生隨后發現,該產品瓶頸處有"BBE JUN2017"(最佳飲用期限為2017年6月之前)字樣,而酒瓶背面中文標簽顯示生產日期為2014年6月6日,保質期10年。
胡先生認為,這款葡萄酒的保質期是偽造的,屬于不合格產品,便將酒仙網訴至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請求判決酒仙網退還1405元貨款并作出10倍賠償。
在法庭上,酒仙網方面認為最佳使用日期與保質期是不同概念,性質不能等同,國外產品包裝都是同時標注。而涉案的酒水是進口酒,生產廠商進口渠道符合國家規定,質檢合格,依法標注中文標簽,涉案產品不存在質量問題,并認為“該消費者所稱涉案產品存在質量問題,是對保質期與最佳使用期的誤讀”。
法院一審判決酒仙網電子商務(天津)有限公司退還貨款1405元,并作出10倍賠償14050元。理由是依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酒仙網公司所稱的最佳飲用期也為保質期的標示形式,因此這款產品確實存在2個保質期,不僅在標簽上存在瑕疵,且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無法明確正確的保質期。
對于該案件,酒仙網相關負責人11月23日向新京報記者回應稱,目前已經在原有系統檢查的基礎上開展了商品自查,對所銷售的商品進行質量、資質證明等材料排查。尤其針對進口酒,在采購時將加強對銷售產品資質的審核。同時希望酒類生產企業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來規范商品標簽,“酒仙網本身不會對采購的商品標簽進行修改。”
連續虧損退出新三板
在處理消費糾紛的同時,酒仙網也面臨更為棘手的盈利問題。
早在今年5月26日,酒仙網發布公告稱,由于公司經營戰略需要,擬在新三板終止掛牌。有分析認為,酒仙網退市與其盈利不佳有關。
數據顯示,2013年、2014年、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酒仙網虧損額分別為3.09億元、2.8億元、2.51億元和7155.48萬元。這也意味著在3年半的時間里,酒仙網共虧損9.12億元。
對于以往的虧損,酒仙網將其稱為“戰略性虧損”。在回應新京報記者采訪時,酒仙網相關負責人稱公司今年一季度已實現盈利,“加上四季度是銷售旺季,預計全年盈利目標能夠達成”,而退出新三板是為了更好的資本路線。酒仙網董事長郝鴻峰公開表示,作為創業公司,酒仙網在新三板的流動性與估值都與想象中有差異。
但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酒仙網的虧損并非個例,電商類企業在創業前期由于經營投入大,多處于虧損狀態,即所謂的“戰略性虧損”。據統計,截至去年,新三板酒便利、1919酒類直供、品尚匯、網酒網和酒仙網5大酒類電商業績全部虧損。
O2O業務不利欲轉戰新零售
酒仙網O2O業務也開展得并不順利。
2014年8月,酒仙網董事長郝鴻峰表示,酒仙網獲得的近10億元融資將主要用于“酒快到”O2O的布局。2015年12月,酒仙網分別以1000萬元和1008萬元入股華龍酒業和名品世家,以拓寬旗下O2O業務。
然而兩年多以來,酒仙網的O2O業務屢被爆出導流差、訂單少。郝鴻峰近日向新京報記者解釋稱,“擴張太快,積累不夠,目前沒有一家公司主打O2O模式,都在做新零售,實現網上下單線下配送,線上引流店內體驗。‘酒快到’業務也在轉型新零售。”在郝鴻峰的設想里,未來5年內,酒仙網將在全國范圍內擴張近萬家線下國際名酒城。
據酒仙網方面透露,目前其新零售尚處于啟動階段,已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烏魯木齊、山東、河北幾個區域布局近50家線下國際名酒城,平均單店面積超過300平方米。2018年將集中發力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及華北等重點區域。目前酒仙網建立了近200人的新零售團隊,推進整合上游酒企資源。
白酒營銷專家肖竹青認為,線上線下融合是未來新零售的一個發展趨勢,酒仙網這種線上做品牌、線下賣酒的方式“目前效果還不錯”。但在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看來,酒仙網5年內開萬家店的規劃更多是給消費者和投資者“講故事”,真正實施起來對公司整個體系、平臺和供應鏈都將是一個巨大考驗。
■ 行業延伸
酒類電商長期虧損前景不明朗
事實上,類似酒仙網的長期虧損已成眾多酒類電商的普遍現象。
今年7月27日,樂視旗下互聯網酒類電商平臺網酒網也從新三板摘牌,其2016年8月登陸新三板,掛牌時間尚不足一年。業內認為,業績不佳是酒類電商退市的一大原因,而酒便利、1919酒類直供、品尚匯等幾大主流酒類電商平臺也均在虧損。
2016年,1919酒類直供營收28.87億元,虧損8657.63萬元;酒便利營收5.04億元,虧損4927.72萬元;鏈酒科技營收904萬元,凈利潤虧損859萬元。
2017年上半年,1919酒類直供營收17.05億元,凈利潤為虧損0.15億元;酒便利營收3.07億元,虧損746.78萬元;鏈酒科技營收179萬元,虧損530萬元。
而網酒網2014年-2016年上半年,分別虧損0.76億元、0.74億元、0.43億元。
從各家財報給出的官方解釋不難看出,酒類電商普遍面臨快速擴張導致的投入高、盈利能力差等問題。
在2017半年報中,1919酒類直供稱公司門店數量成倍增長,覆蓋的城市區域迅速擴大,“費用的絕對增加對經營形成一定的壓力”。鏈酒科技也表示,公司在技術研發、渠道拓展等方面的持續投入導致營業收入下降。酒便利則表示:“未來公司將繼續擴大營業規模,銷售費用以及管理費用將進一步增長,公司將面臨短期難以盈利的風險。”
在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看來,酒類電商所謂的“戰略性虧損”實際上是賠本賺吆喝。1919酒類直供公關總監杜曉穎則認為,不同平臺商業模式不同,短時間虧損是戰略性虧損,暫時犧牲毛利。而長時間虧損會讓人看不到盈利模式,“這種虧損就讓人擔憂了。”
盡管一些酒類電商的虧損幅度逐漸縮小,酒仙網甚至聲稱已實現扭虧,但酒類電商的發展前景并非十分樂觀。
業內分析,酒類對電商的依賴程度不高。同時,面對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的競爭,酒類電商的發展充滿挑戰。如何處理好與大型酒企及傳統酒類經銷體系之間的矛盾,以及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盈利和發展模式,仍是擺在酒類電商平臺面前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