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糧旗下的中糧名莊薈也在通過聯姻國外酒莊捆綁雙方利益,借此打造進口酒品牌,爭奪國內市場?梢哉f,中糧名莊薈現在的路徑就是通過聯合海外廠家及渠道資源來深度開發國內的高端酒類市場。
對于未來中糧名莊薈的發展計劃,中糧名莊薈國際酒業總經理李士祎表示,其定位于中國首席進口酒產業鏈整合平臺,中糧名莊薈將從世界名莊資源、國際暢銷品牌、自有產品品牌、打造專屬品牌四個方面在上游構建全世界酒類全品版圖。
近期,華潤啤酒宣布以16億美元收購薩博米勒持有的49%華潤雪花啤酒股權,從而全資擁有了雪花這一國內銷量最高的單一啤酒品牌。而未來的發展路徑也表明,未來不排除華潤雪花啤酒將更多參與國際啤酒市場的并購和競爭。而在高端啤酒領域,華潤雪花也在計劃將收購后的進口啤酒引進中國市場。
有研究觀點認為,通過布局海外啤酒資產,華潤可以像國產葡萄酒巨頭張裕一樣,將并購的海外啤酒進口到中國國內銷售,這樣一來將實現了在中高端市場與百威英博、喜力等進口啤酒對抗,也能建立對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等本土品牌的競爭優勢。
很顯然,這種“產品回流”短期內可以使得母公司獲得一定的市場占有率和不錯的收益率,但長遠來看,一旦“產品回流”成為慣性,必將影響國內自主產品的結構升級和產品布局。
海外并購刺激國內消費
對于海外并購的產業路徑,孫健表示,通過海外并購打通上游資源,抓住進口酒市場機會,并且通過并購獲取海外酒廠或酒莊的優質渠道資源,擴大海外銷售途徑,擴展企業影響力。
事實上,在國內發展到一定程度,將產品銷售至全世界,再通過并購酒廠做大做強,這也是全球葡萄酒集團發展的一條途徑。
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分會副秘書長李德美的觀點是,企業的海外并購會大大刺激國內的葡萄酒消費市場的變化。
“縱觀世界的葡萄酒企業都有一個特點,葡萄酒品牌的集中度較低,所以有一定規模的葡萄酒集團都會擁有多個品牌,這是屬于正常的商業運作,國內的葡萄酒企業如張裕、中糧亦如是。”在李德美看來,他們通過與海外加深合作的方式擁有上游產品或品牌資源,對于刺激消費提高銷售來說,肯定是有幫助的,對于國內的葡萄酒企業和消費者來說都是件好事。
現在看來,與前幾年純進口酒在國內市場的風生水起相比,具備了海外酒莊布局的中國企業正在進口酒市場上占據主動,“師夷長技以制夷”,以張裕、中糧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已經開始了和國外葡萄酒企業的新一輪對抗和競爭。
不過,海外并購不僅需要高額的資金,收購之后仍然任重道遠。收購后酒莊的人力統籌、資源管理加上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以及與國內市場的對接都需要嚴格的管理,否則很容易造成進口產品的水土不服,這些也都需要國內企業謹慎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