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今年6月份,中國進口酒5.4萬千升,同比下降30.4%;7月份進口5.8萬千升,同比下降19.6%;8月份進口6.2萬千升,同比下降13.4%;9月份進口6.1萬千升,同比下降24.9%。與進口量持續下滑不同,進口額呈現的是大幅震蕩,四個月的進口額分別是3.5億、3.3億、3.5億、3.2億美元,前兩個月同比增長5%、11%,后兩個月同比下降2.2%、19.9%?梢园l現,經過6、7月份的增長后,后兩個月進口額也開始下滑,最高降幅將近1/5。
在進口總量方面,據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1~9月,中國累計進口葡萄酒56.64萬千升,同比下降2.0%。
再看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8.5%,比上年同期下降0.7個百分點,主要是居民用于發展和享受型消費支出增速明顯快于基本生活消費支出。另據住戶調查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中,食品煙酒消費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降低約0.7個百分點,醫療保健消費占比提高約0.6個百分點,教育文化娛樂消費占比保持較高水平。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搭上文娛產業的順風車
在業內人士看來,進口葡萄酒持續增長5年后邁入2018年新時代,2017年全球漲價、工廠備庫前移、銀根收緊、業務同質化、透明化且碎片化的市場,使得進口酒經營者的營銷成本本上升,產品溢價能力減弱,面對重重不利的因素,還有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進口酒市場是在不斷擴容中的。在國內消費方面,2010年~2017年期間,中國進口葡萄酒逐年增長,7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7.2%,2017年,中國葡萄酒零售量達到74.7萬千升,進口總額27.89億美元,同比增長17.96%。
在溫州葡葉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有進看來,中國市場從目前的葡萄酒消耗量來看,還達不到全球飲用量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2008年進口酒消費的爆棚式增長將不會再出現,而大量酒品一擁而入,雖然某種程度上豐富了產品市場,但過多的產品量,市場卻沒辦法短時間內消耗,必然引起競爭加劇。預計,近十年進口酒依然會處在微幅增長的態勢。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據測算,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8%,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毫無疑問,國內消費依然穩居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在進一步增強。
如今,消費者獲取信息的渠道多樣化、購買渠道多元化。有業內人士指出,今天的消費者主權意識不斷加強,消費訴求已經從“聽廠商說”轉變為“我想要什么”,廠商需要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包括葡萄酒市場等出現碎片化的需求也就不足為奇了。而隨著消費者品鑒知識的不斷積累和源源不斷的進口酒品牌的涌入,這種碎片化將成為一種不可逆的趨勢,并會進一步加劇。
在消費主權的時代,大家依然還在討論如何創造需求、滿足需求,資深人士指出,目前,市場上同時共存的三類消費需求:第一類,需要滿足的消費需求;第二類,需要迎合的消費需求;第三類,需要你和消費者共同創造的消費需求。顯然,進口酒的消費需求還需要重新定位和理順。
對此,怎么應對?不妨搭上文娛產業的順風車。
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進口酒宣傳動輒就以“風土+配餐+文化”的組合拳拿下目標受眾,在發展型消費和享受型消費增速提升的當下,與文化娛樂產業結合,不失為貼近消費的新方式。
消費者的眼球在哪里,購買力就在哪里。如今,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群體的關注點集中在諸如抖音等社交平臺及各種APP上,動動手指就能購買到意向的酒款。且有不少葡萄酒經營者重視在抖音上的推廣,諸如茅臺葡萄酒就發動員工在抖音等平臺上做推廣,企鵝團創始人王勝寒也通過抖音吸引了不少粉絲的關注,并將其引流到購買平臺。
庫存化解問題,不容忽視
正如正一堂董事長楊光所言,中國消費升級的趨勢沒有改變,但速度有所放緩。對于白酒消費而言,楊光認為,中高檔酒未來的消費變化會“保檔降頻”,也就是保持消費檔次,但是消費頻次可能會下降,所以中高檔、高檔的競爭仍然會是“頭部化”競爭。廠商做好“頭部”市場,就成為了消費者最不容易改變的那個“嗜好”。
加上未來幾年,中國中產階層家庭的比例會呈現顯著增長,“嗜好”型消費和消費升級需求,對于葡萄酒市場而言,精品酒市場將呈現穩步上升的態勢。
但事實是,無論是精品酒消費還是餐酒消費,葡萄酒市場雖然呈現出明顯分化的趨勢,卻繞不過一個問題——庫存高企。
隨著進口酒大量躋身中國市場,也在某種程度上豐富了產品市場,但是,過多的產品量,市場沒辦法在短期內消耗。另外,據海關統計,進口酒還在源源不斷地進入,而進口酒市場卻在下行的原因,想必是很多貨壓在倉庫中所致。
陳有進表示,從長期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酒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葡萄酒市場也獲得大的發展,尤其隨著新生代的飲品改變,他們更著重于生活品質的提升。“葡萄酒是有保質期的,雖然我們一般都會說在8~15年,但這是有前提條件的,即適當的溫度。因此一旦庫存過大,除了現金流的積壓,就是酒水的品質臨期。當葡萄酒的品質出現過老的現象,酒的品質已經大打折扣,何況庫存多的基本都是餐酒類,這類酒在不穩定的環境下儲存,更容易出現問題,即使是高端酒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這就要求酒商在看清市場走勢的同時,還要實實在在地在渠道上保證酒的出貨,如果庫存和銷售的比例達不到合理水平,就容易產生負增長。也就是說賣出的產品產生的利潤,還不夠庫存消耗,表面看是有盈利,其實庫存產生的成本更大于利潤,這樣就是當下很多葡萄酒企業不賺錢的原因。
德國漢凱(環球)葡萄起泡酒集團中國區代表顧育平為了幫助進口酒商消化庫存,還開啟了新零售模式,建立進口酒實體店面,不必選址在繁華地段,有一定的商圈消費即可,走平價、親民的路線。
正如葡萄酒行業觀察家、評論家董樹國所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每個人都能以自我為中心,只不過是影響區域大與小、粉絲數量多與少的問題而已,沒有人有能力去統一思想,統一口感。
通過大數據選酒,獲悉“消費者的選酒價位段、最常瀏覽的產區、口感偏好、購酒頻率”等信息,對消費者進行畫像,同時,通過新零售消化庫存,在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的當下,線上、線下的結合,已經被越來越來的酒商踐行到市場拓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