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都”貴州仁懷市出臺了 《關于進一步促進仁懷醬香酒產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 《意見》),主要方向為“扶優扶強”。
“仁懷小作坊多,管理起來也很困難,F在行業深度調整,需要讓企業自身走出來。”仁懷副市長喻陽洪昨日(11月30日)告訴記者,仁懷市政府重點“扶優扶強”,同時引導小作坊規范發展。
《意見》指出,今明兩年,仁懷將對地方酒業當年產值、固投、銷售收入上億元,且稅收超千萬元的企業,從財政、稅收、融資等方面給予獎勵扶持,對將貸款用于生產、市場銷售的醬香酒生產企業,政府按50%給予貼息支持。
“規模企業總產量和產值占到仁懷白酒業約80%。”喻陽洪介紹說,支持地方規模企業,意在謀求產業重組,最終“讓大企業重組小企業”。
政策“扶優扶強”
記者從仁懷市政府方面獲悉,該市近日出臺 《意見》,進一步細化了促進醬香酒產業發展的一系列具體措施。“扶優扶強”是仁懷市政府在該文件里,以及喻陽洪口中不斷重述的一個詞。
仁懷市政府11月27日的一篇文章指出,《意見》本著堅持扶優扶強,解決企業困難的出發點,在今明兩年,對地方酒業當年產值、固投、銷售收入上億元,且稅收超千萬元的企業,從財政、稅收、融資等方面給予獎勵扶持。
“白酒行業目前還是困難,仁懷醬香酒總產量不多。我們出臺政策重點支持有實力、市場做得好的企業。”喻陽洪說,政府希望“扶優扶強扶大”,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據他們所了解,在此輪酒業寒冬下,“真正市場做得好的,還是有實力的企業。”
仁懷希望以此推進地方白酒產業重組的進程。“(仁懷白酒)最終要走產業重組的道路,讓大企業來重組小一些的企業。”喻陽洪介紹。
另一原因在于,地方酒業發展的主要貢獻來自于規模白酒企業。“仁懷規模企業占了80%,產量和產值占總量的80%。”喻陽洪說。
此前,仁懷市政府宣傳部一位人士向記者表示,仁懷100家左右規模酒企,對于白酒產業的貢獻超過八成,占近85%。雖受白酒寒冬調整影響,但由于規模企業特別是茅臺的拉動,仁懷酒業今年仍逆勢上揚。
仁懷市政府近日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仁懷規模以上白酒工業增加值完成355.22億元,同比增長23%。完成白酒總產值累計達383.86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茅臺酒廠集團公司完成291.88億元,同比增長22%。
在白酒行業專家萬興貴看來,仁懷白酒作為地方資源性突出的產業,行業發展需要龍頭企業來帶動,但目前國內酒企大多面臨銷售不暢、資金周轉困難,“仁懷酒業發展也存在多散亂的現象”,政府出手“救市”具有積極意義,需要重點扶持優勢企業,“政府救市不能所有面都覆蓋”。
規范小作坊
《意見》還提出,在融資支持上,對將貸款用于生產、市場銷售的醬香酒生產企業,政府按50%給予貼息支持。
除了政策“扶優扶強”,仁懷也謀求規范小作坊的發展。喻陽洪表示,仁懷 “地方白酒作坊還是比較多,需要更加規范,政策引導讓小作坊逐步走上規范的道路。”
此輪白酒寒冬以來,仁懷茅臺鎮的白酒小酒廠、小作坊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同時,這些小作坊也因基酒外銷不暢,不少出現了停產。近日也有媒體報道,仁懷更多小酒廠出現停產,面臨資金鏈和轉型困局。
10月底以來,仁懷醬香酒進入新一年生產季。不少小酒廠、特別是小作坊未下沙(指醬香工藝投糧)生產、出現停產,喻陽洪也坦承該確實存在這樣的現象。
“目前生產起不來、企業運作不正常的,主要是小作坊,數量較多,但產量和產值貢獻都比較少。”喻陽洪說。
小酒廠經濟貢獻比例偏小,且更經不住市場風險考驗,仁懷希望推進產業重組,去年還引入娃哈哈整合當地酒業。今年5月底,喻陽洪向記者表示,除了讓市場優勝劣汰,仁懷希望通過提高行業準入門檻來完成產業重組。
“小酒廠、小作坊,雖數量比較多,但難有更大發展空間,特別是現在的酒業環境下,賣酒都困難,市場會逐步淘汰部分生產品質不高,以及經營、銷售較差的企業。”萬興貴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接下來如何規范小酒廠、小作坊發展?喻陽洪透露,仁懷的規劃想法,“一是做標準廠房;二是將企業引到產業園區里去,往白酒園區去引導,規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