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葡萄酒逐步走上大眾日常餐桌,特別是百元左右的“經濟適用”型中低端葡萄酒成為商家和消費者的新寵。昨日記者走訪市場發現,眼下高端葡萄酒遭遇的“嚴冬”,成了中低端葡萄酒的春天。
記者在一大型超市葡萄酒專柜看到,多數葡萄酒價格在40元至200元左右,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現在高端葡萄酒沒以前好賣了,我們這里的葡萄酒最貴的也超不出300元,大多數市民自己喝葡萄酒,基本都買百元左右的。”
記者了解到,現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更看重產品價值而非品牌,他們對名牌葡萄酒的熱衷程度正在消減,性價比高的中低端葡萄酒更受消費者歡迎。采訪期間,記者碰到了張利先生,他剛買了2瓶單價98元的葡萄酒,他說:“以前一提到葡萄酒就覺得是奢侈品,不宜日常消費,現在超市里百元左右的葡萄酒很普遍,甚至幾十元一瓶的也有,經濟實惠,我每隔一段時間就來買幾瓶。”
對于眼下紅酒市場“高端名品遇冷,中低端酒受寵”的現象,一位有10多年酒類經銷經驗的高建斌先生說,因“三公”消費的限制、“八項禁令”等客觀市場環境,高端葡萄酒銷售受到影響。去年,在高端葡萄酒銷量下降50%的情況下,中低端葡萄酒銷量增幅達10%,而今年這一反差將進一步拉大。同時,近年來大量進口低價葡萄酒的涌入,使葡萄酒價格整體有所下降,但最主要的是大眾對葡萄酒的消費日趨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