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朔州毒酒案成為酒類品質的“分水嶺”,酒類消費實現了從“有酒喝”到“喝好酒”的轉變。與此同時,主力消費群體不斷發生轉換,趨向個性化和多元化。目前,“80后”、“90后”已經逐步成為我國酒類消費市場的主力群體,其消費具有鮮明的特點。更加注重消費的個性化和時尚化,更加注重儀式感和現代感,其飲酒觀念、場所、方式也發生了明顯變化。
飲酒人群和觀念的變化,產品品類多樣化的選擇,不僅導致消費市場的分流,而且對酒類自身也提出了低醉酒度、多風味、多樣化、多層次、健康性、時尚性、個性化等新要求。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品質化追求趨勢
如果說改革開放前期基本解決了消費者追求“有酒喝”的問題的話,那么現階段就主要解決“喝好酒”的問題。消費者對“好”的追求,就是對品質化的追求。
在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看來,從2010年以后一直到現在,白酒行業產能一直很大,應該說是產能過剩,但是,在產能過剩的背后是好酒非常少。有句話是“中國白酒產業進入了長期不缺酒、長期缺好酒的時代”。真正的好酒非常少,一直沒有突破1% 的量,隨著消費升級,隨著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未來20年之內,好酒會有非常好的成長空間,我們整個產業要做的工作就是告訴消費者什么是好的,真正的好酒才有未來。
諸多經濟專家認為,中國已經進入到更加注重品質消費的時代。中國的中等收入人群日益擴大,為品質化消費提供了基礎。目前,我國14億人口中有3億多是中等收入的群體,他們具備了相當的消費能力。
2017年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6.9%,82萬億元的GDP 里,消費占比58.8%,消費這駕馬車被稱為經濟的主要引擎。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越增長,經濟帶動性越強,品質消費帶動性比非品質消費帶動性更強。
什么才是品質消費呢?在業界的共識里面,其一是指消費的商品和服務是高品質、高質量的,它滿足人們對高性價比產品的需求。品質消費包括綠色、健康、環保、品牌、聲譽等因素。第二,不僅能滿足消費者物質的需求,更能滿足精神的需求。第三,品質還指消費的氛圍和良好的體驗。
怎么提升酒的品質消費呢?業界專家認為,酒類產品應從生產端開始,它的設計、制造、質檢、銷售、物流、售后服務,整個的生命周期過程中,一個完整的閉環里都包括著品質消費的因素,才能真正促進品質消費時代的發展。
高品質酒的消費,第一是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的改革,深化推進供需體系,給老百姓提供品質消費需求的產品。以此倒逼品質消費,倒逼產能與市場需求匹配,發揚工匠精神,推進整個供應鏈體系改革。第二是進一步細分白酒品質的消費市場,以合理的性價比,精準對接產需。消費者在酒的消費方面有不同的檔次,每一個檔次都有一定的品質要求,進行精準的定位和營銷。第三是要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和政策體系,完善政府的監管和服務,在政策環境方面來助力酒行業的健康發展,促進品質消費,給人們帶來更加美好的生活。
品牌化消費推動集中度提升
從消費端來看,對品質化消費的需求在增加,而從生產端來看,因為消費者對品質化消費的追求,品牌化的酒類產品越來越受歡迎,這進一步推動了酒業集中度的提升,高端酒類的占比也進一步提升。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白酒行業的市場規模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但生產企業的數量眾多。目前,我國白酒生產企業有2萬多家,而規模以上的白酒企業僅有1500余家。
2015年,白酒行業步入弱復蘇以來,馬太效應顯現,行業持續分化,知名酒企增速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從業績和利潤規模來看,數據顯示,2017前三季度,19家白酒上市公司業績總規模約1250億元,占到了全行業的25%,利潤總和約400億元,占全行業的50%多。
2017年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白酒上市公司前十名實現利潤總額合計715.58億元,占整個行業利潤總額的69.58%,其中規模最大的3家白酒企業(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2017年其營收占行業總額的19.66%,三強實現利潤總額合計609.80億元,占行業利潤總額的59.29%,前三名公司占據了行業近1600家規模以上白酒制造企業利潤的近60%,前十名企業占據了近70%,而且這一比例還在不斷提高。
按過往三年的增速來預判,2018年,19家上市公司營收將占行業的三成,利潤占比將近六成。資本市場甚至預估,到2025年,僅茅臺一家公司的利潤將占全行業的一半,市值近2萬億。
2018年,白酒行業的品牌集中度將越來越高,其中,品牌集中度的一個最重要的指標便是“利潤增速和占比”,即品牌的溢價能力。
企業巨頭的兼并整合也提高了行業的集中度,自2011年洋河收購雙溝開始,白酒行業內陸續出現并購兼并事件。
2018年2月,瀘州老窖以1059萬元收購老窖集團所持有的川酒投全部30%的股權。
未來,行業集中化越來越明顯,名酒收購區域酒企是趨勢。
市場調查顯示,高端酒占據消費市場的總體比例越來越高,600元以上的高端白酒占比在上升,品牌酒已經深入人心。
根據尼爾森發布的《2017—2018年度全國酒類趨勢研究報告》和《尼爾森·中國白酒品牌發展與創新報告》,我國新中產階層一年中每月白酒消費超過1000元的比例達到27%,其中購買700元每瓶以上的消費者達到占22%。新中產階層對未來的預期是想買更多的白酒。
此外,2017年國內高端白酒銷售的增速為37.3%,80后超過70后成為了白酒消費主力。白酒萬億以上消費中,80后占比為42.1%,70后占比為29.4%,90后占比為23%。
中信建投在其研究報告中提到,高端白酒基于2017年的高基數,2018三季報的增速預期雖然有所放緩,但穩增長的趨勢不會改變。目前,高端白酒在國內的市場需求仍然旺盛,次高端方面的消費升級也正在進行,主流品牌全年預計高增長無憂。
在行業競爭結構改變和經營業績偏低的雙重壓力之下,小品牌被不斷壓縮,中高端產品不僅僅在利潤上,同時在產量上還有很大的擴張空間,白酒市場集中度也將隨之不斷提升。2017年,河南白酒消費市場270億元,茅臺大概有70億元到80億元,占到河南省的四分之一。這說明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消費者的選擇日益向品牌酒、名酒集中。
年輕一代消費者主導需求趨勢
整個行業越來越達成共識,貼近、契合消費需求,才是產業發展的王道。而年輕一代消費者的消費趨向,被認為是未來酒業發展的關鍵影響要素。
年輕一代在消費端的影響力,日益被行業所重視。
比之老一代消費者,年輕消費者在觀念上截然不同,北京華夏觀峰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永華就此形容:年輕人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相對于50后、60后、70后,你掙2萬塊錢不一定去喝茅臺,但是年輕一代掙8000塊錢就敢喝茅臺。
這種消費心態,讓年輕一代消費者的目標更指向于名牌商品與品質化商品,給予了名酒更大的推動力。與此同時,年輕一代消費者對低度酒、對新品類酒的追求,讓行業有了新的發展方向。
根據消費者對健康的需求,行業越來越傾向于推出更多擁有高品質的“低度酒”。
誰把酒度做得低,在這種度數下,能夠表達出來更好的香氣和口感就是最好的酒,這成為行業的共識。
中國酒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要清晰地認識到未來我們如何去發展,低酒度、高品質的表達就是白酒行業的未來,就是我們需要在技術和品質的提高,在工藝基礎、勾調技術等等方面全面提升,來滿足低酒度高品質表達的要求,未來業內應該按照消費者的需求不斷地提升企業的技術。
品類的多元化,成為另一個適應年輕化消費需求的發展方向。
以江小白為代表,中國白酒開啟了在包裝、規格、宣傳話術等諸多方面的年輕化變革,以銳澳預調雞尾酒為代表,中國酒業向著品類創新的方向不斷邁進,以五糧液“新生代酒品”為代表,中國酒業開始了整體的年輕化創新。
業界認為,未來隨著工藝技術的進步,隨著年輕一代消費者消費多元化趨勢的進一步發展,在酒體、表達方式、外觀等諸多方面發生變化的“新品類”將不斷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