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產葡萄酒企業的三季報當中,張裕A(000869)前三季度營收35.26億元,同比下降8.6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29億元,同比下降5.30%;威龍股份(603779)前三季度營業收入5.04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9.1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47萬元,同比下降35.3%。;莫高股份(600543)前三季度營收為1.2億元,同比減少13.3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14704572.53元,同比減少28.13%;*ST中葡(600084)的三季報則顯示,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7億,同比下降41.8%,降幅較去年同期擴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9.92萬元,同比增長101.67%。另外,通葡股份(600365)實現營收8.83億元,同比增長32.1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122560.38元,同比增長51.15%。
再看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1~9月,酒類產品生產情況統計顯示,報告期內,葡萄酒累計生產30.3萬千升,累計下滑10.4%。其中,2019年9月,葡萄酒當期產量3.9萬千升,同比下滑18.8%。結合2018年的統計數據,葡萄酒產業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212家,總產量62.91萬千升,同比下降7.36;完成銷售收入288.51億元,同比下降9.51%。針對國產葡萄酒產量、利潤率在一段時期內的下滑,有業內人士就提出了國產葡萄酒進入“寒冬期”的說法。
再結合葡萄酒消費的大盤來看,也有業內人士提出,“我們依然看好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未來。”因為,根據全球相關專業機構的預測,預計截至2020年,中國將趕超英國,成為全球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葡萄酒消費市場;可以預計在203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葡萄酒消費國。
由此,有業內人士提出,單純說國產葡萄酒的春天還是寒冬,都是不準確的。“什么是春天?什么是寒冬?國產葡萄酒的春天一直存在著,因為市場和機會一直存在著。國產葡萄酒的寒冬一直存在著,因為與進口酒的博弈和競爭一直存在著。”對于國產葡萄酒的未來,該業內人士用“長期樂觀”來闡明了對國產葡萄酒未來的看法。他說,“國產酒產區和企業可以通過抱團發展,獲得更為廣闊的市場前景。當然,國產酒抱團發展,先要找到一個大家都能夠接受的模式。”
向中高端、精細化再發力
10月18日,張裕舉辦了張裕白蘭地老酒回購暨年份酒戰略首發儀式,公布了白蘭地老酒回購政策,其中就包括“1914年、1915年生產的可雅白蘭地,一瓶可置換價值113.2萬元的可雅15年XO白蘭地600瓶”的政策。另外,張裕的可雅白蘭地則推出了“1983年、1989年、1999年”三個年份老酒,每個年份老酒分別有43度和52度兩款產品。
顯然,張裕發力白蘭地的舉動,是意在圖謀更大的烈酒市場份額。因為,有數據顯示,全球烈性酒年銷量在310億瓶左右,全球葡萄酒年銷量在320億瓶左右,換言之,烈性酒與葡萄酒大致是“1:1”的比例,這是全球宏觀數據的比較。在中國市場,以白酒為主的烈性酒,每年有1000多萬千升的產銷量,而國產葡萄酒加上進口酒有100多萬千升的銷量,統計來算,葡萄酒與烈性酒的銷售量大致是1:10,和全球范圍烈性酒與發酵酒1:1的比例相比,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據張裕股份公司副總經理姜華介紹,張裕將開展面向高端收藏群體的專場品鑒會,依托各省酒類收藏協會、收藏投資界人士等資源,并借助可雅酒莊游、高端會議贊助等,打開中國高端白蘭地的市場新局面。
乘著老酒收藏熱的東風,發力高端烈酒市場,是張裕提升業績的一個主題思路。早在今年年初,煙臺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健在談到2019年張裕的規劃時說:“張裕的2019年,主要是想把兩個策略發揮好:一是要以葡萄酒為主,葡萄酒、白蘭地、進口酒、海外業務共同筑力。這其中,大力發展已經占張裕兩成以上的白蘭地業務,是契合了烈性酒增長的趨勢;二是強力推動聚焦中高端、聚焦高品質、聚焦大單品等‘三聚焦’戰略的落地。”
順應葡萄酒行業“向著高端化、精品化傾斜”的趨勢,目前,中糧酒業有限公司的長城葡萄酒已經在河北沙城懷涿盆地產區、秦皇島碣石山產區、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完成了酒莊布局,以酒莊酒為代表的高端葡萄酒產品成為長城葡萄酒的發力點。在其10月舉辦的天人合“壹”·高端新品發布會上,長城天賦酒莊3556赤霞珠干紅葡萄酒上演了“首秀”。3556是寧夏賀蘭山最高峰的海拔高度,長城天賦酒莊3556赤霞珠干紅葡萄酒的新品發布和8月份長城酒莊酒戰略部門的成立,標志著長城葡萄酒向高端葡萄酒邁進的決心,在為長城葡萄酒所在的產區發展注入信心的同時,也為國產葡萄酒行業的發展開拓新路徑。
今年7月,中法合營王朝葡萄釀酒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成功復牌,自春季全國糖酒會以來,“落地和提速”是王朝今年的工作主題。從春季全國糖酒會戰略升級發布會后,王朝先后推出了馥雅干化新品以及王朝經典產品,并高調公開大單品戰略,從塑造品牌到搶占市場,王朝的這一系列動作,也被業內看成其突圍的尖兵利器,當然,最終市場表現,還有待消費者檢驗。
國產酒需“組團”破局
一直以有機葡萄酒為宣傳重點的威龍股份,市場表現不容樂觀。其三季報指出,“報告期末,公司新增經銷商39家,退出經銷商40家(退出的經銷商主要系部分銷量少、市場營銷能力差的客戶)。報告期末共有經銷商428家,較2018年年末減少經銷商1家。”雖然經銷商數量同比相差不大,但區域的銷售業績表現卻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變化。“在西北銷售區、南方銷售區、上海銷售區內,威龍股份的銷售收入出現了兩位數的下滑,僅有北方銷售區的銷售收入實現了8.46%的同比增長。”
另外,為威龍股份貢獻主要收入的低端產品、中端產品的銷售收入均出現下滑。雖然高端產品占比不大,但卻實現了3.23%的增長,可見,威龍股份在調整產品結構、發力中高端市場方面,還是可以作為的。
再看莫高股份的三季報,就具體經營數據來看,中高檔酒、普通酒營收下降,分別減少21.31%、18.44%;甘肅省內市場營收為3856.49萬元,同比減少27.93%,省外營收減少13.3%至4956.77萬元。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消費市場低迷、進口葡萄酒沖擊等因素影響,莫高股份葡萄酒業務自2016年起表現持續低迷,藥品作為公司另一主營業務營收則逐年增長。2019年上半年,莫高股份營收為8669.71萬元,同比下降14.73%;凈利為1275.95萬元,同比下降11.82%。
據*ST中葡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為50.2%,同比提高15.5個百分點,凈利率為1.1%,同比提高31.5個百分點。其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內,非經常性損益合計759.8萬元,對凈利潤影響較大。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母凈利潤為-619.9萬元,較上年同期-1億元的虧損大幅收窄。”
另外,弱化葡萄酒生產屬性、發力白酒為主的電商服務的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營利增幅明顯。其1~9月營收為8.83億元,同比增長32.17%;凈利為312.26萬元,同比增長51.15%。
綜合幾家上市公司的三季報可以看出,行業的整體表現似乎差強人意。但是,不少業內人士依然持有謹慎樂觀的態度,認為“葡萄酒是國際通暢型酒種,國際經驗與中國實際結合,必將形成中國葡萄酒產業做強做大的特色道路。這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中西合璧,砥礪奮斗,才能夠實現中國葡萄酒產業的強盛。”
孫健也說過,“我們在自我評價張裕的未來發展時說過:短期不樂觀,長期不悲觀。”這兩句話同樣適用于中國葡萄酒行業,短期來看,暫時沒有好轉的跡象,沒有更好的消息傳來,但長期來看,中國葡萄酒行業是處于一個待發展的大陽線階段,將會從人均一點幾升發展到人均五升、十升……未來,中國市場一定會是一個很大的‘蛋糕’。”
顯然,在巨大的潛力市場面前,如何強化與消費者的互動,強化產品的銷售力,依然是擺在眾多葡萄酒企業面前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