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天氣不好,茅臺鎮的好多酒廠都減產哦,包括很多知名品牌。”近日,這則消息在白酒圈子引起不少愛酒人士的關注。記者當即向茅臺鎮部分酒廠負責人及員工求證此傳言,他們均表示:今年茅臺鎮酒廠普遍第三次出酒率低已是不爭的事實。一名業內人士則稱,今年茅臺鎮酒企減產明顯,主要原因是第三次取酒出酒率急劇下降,最低的甚至一甑只出酒二三十斤。
為何茅臺鎮企業會出現普遍出酒率不高的現象呢? 在采訪中,所有人士均將原因指向了今年異常的天氣。
對此,記者查閱仁懷市最近五年4月的天氣記錄發現,2011年——2014年4年間,仁懷市4月的天氣都相對穩定,最高氣溫會逐步攀升到30多度,大部分時間晝夜溫差不超過10度。但2015年的情況有所不同:數據顯示,今年4月1日,仁懷最高氣溫32度,而7日的最高氣溫才僅僅10度,隨后氣溫又快速回升到30℃,到23日左右再度驟降到最高14℃。
氣溫差異過大為何導致出酒減產呢? 對此,國臺酒業分管質量技術的副總經理鄒江鵬告訴記者:“白天氣溫逐漸升高后微生物好不容易開始聚集和繁殖,但夜間溫度驟降,微生物就會死掉,這就會導致產量減少。”鄒江鵬對記者說,今年4-5月,茅臺鎮氣候極為不穩定,除晝夜溫差大,氣溫驟升驟降頻繁之外,暴雨、冰雹等極端惡劣天氣頻繁出現,氣候的變化對于微生物的影響有著直接的關系。
釀酒講究“水土氣生”
鄒江鵬向記者解釋,白酒釀造講究“水、土、氣、生”。
水方面,仁懷有著赤水河的滋養和星羅棋布的泉水,根據當地地質部門的檢測,赤水河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如鉀、鈣、鎂、鐵、硫、磷、錳、銅、鋅、硒等,遵義地區地層的深井,與赤水河地下相通連,井水中也含有這些微量元素。例如茅臺酒的釀造用水,呈無色、透明、無臭、微甜、爽凈,水的總硬度為9.46,pH值為7~7.8,固形物中含有對身體有益的成分,這種泉水適于茅臺酒釀制。
土壤方面,遵義白酒產區以茅臺為核心,整個產區沿赤水河谷遍布的紫色砂頁巖、礫巖形成于7000萬年以前,土壤表面廣泛培育著的紫色土層,酸堿適度,無論地面水和地下水都通過兩岸的紫土層流入赤水河中,溶解了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這些土壤做窖泥有益于釀造優質酒。
氣候方面,赤水河谷冬暖夏熱少雨的獨特小氣候造就了遵義白酒產區內以茅臺、習酒、國臺為代表的優質醬酒產生。
至于微生物環境,則是源自遵義白酒產區獨特的赤水河、土壤、氣候等,這些導致了該地的微生物富集。“我們曾經研究過,這里以茅臺為核心,空氣中微生物夏季有細菌72種分屬32個屬,真菌53種分屬33個屬,水中細菌178種分屬82個屬,這些微生物造就了好酒。”鄒江鵬說。
此外,還有遵義白酒產區的原材料,醬香酒釀造所用糧食為赤水河畔出產高粱,顆粒大而量高,淀粉高富含氨基酸,單寧含量適中,是釀造上乘白酒的極品原料。這些,都是遵義白酒產區形成的先天地緣要素的體現。
“水土氣生”均可導致釀酒異常
鄒江鵬表示,水質、土壤、氣候所形成的獨特的微生物環境,是遵義白酒產區區別于瀘州、宜賓產區的重要特點。茅臺為代表的醬香型,其口感“醬香突出,優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空留香持久”,其國酒的地位自然不必說,習酒、國臺、珍酒等等都屬于這一行列。同為老八大名酒董酒為代表的董香型,工藝和配方雙國密,口感“濃香帶藥香、香氣典雅、酸味適中、香味協調、尾凈味長”。以習酒濃香系列、酒中酒霸、小糊涂仙為代表的濃香,具有“窖香濃郁、綿甜醇厚、香味協調、尾凈爽口”的風格。另外,鴨溪窖酒則具有“窖香濃郁、綿柔爽凈、甜而不膩、香而不暴、余味悠長”的獨特風格,它雖為濃香型白酒,但卻有濃香入口、醬香回味的特點,濃頭醬尾。湄窖生產的茶香型白酒,茶香濃郁,十分特別。
“不同的香型工藝又不盡相同,這也是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鄒江鵬說,諸多不同香型的白酒企業,在遵義白酒產區競相爭艷,造就了中國白酒產區中獨特的百花齊放局面,這個對于遵義白酒產區在中國酒版圖,甚至世界酒版圖的定位,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總之,遵義白酒產區的產生是先天地緣、百花齊放、資金財力、人才技術四個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先天地緣因素里面,水土氣生是釀酒的關鍵客觀因素,所以一旦“水土氣生”任何一個環節發生異常,都會導致釀酒的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