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宣布從明年開始,白酒不再是國家限制性產業。這一消息公布后,立即引起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
對于以白酒為優勢產業的四川來說,這一政策猶如“冬天里的一把火”,點燃了眾多川酒企業加速發展的熱情,不少酒企都在謀劃擴大生產規模、提升企業產能和優質白酒出酒率。
取消政策限制將刺破白酒生產許可證“泡沫”
“白酒不再是國家限制性產業,在吸引各路資本進入的同時,也將刺破白酒生產許可證的‘泡沫’。”白酒營銷專家劉峰表示,我國酒類實行生產準入制度,白酒長期屬于“限制類”產業,加之缺少退出機制,客觀上使白酒生產許可證形成了終身制,這導致一紙許可證成為稀缺資源,轉讓價格一路高漲,“在巔峰時期,僅僅一張生產許可證,就炒作到了700多萬元,這還不包括實體窖池等資源。”
“受限于發展政策限制,白酒生產準入標準難以提高,白酒產業遲遲不能建立退出機制,落后產能無法及時淘汰,白酒主要產區的優勢難以發揮,這成為白酒產業健康發展的最大瓶頸。”中國酒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產業結構目錄調整順應了白酒行業發展需求,對白酒產業優化升級具有積極意義。
各路優質資本將加速向川酒主產區集結
“目前,瀘州還有不少無證經營的白酒小作坊,新政策實施后可以促使有條件的白酒企業擴大生產,促進行業優勝劣汰,這將有利于瀘州白酒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瀘州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此次白酒產業調整政策為契機,以監管促產業升級。
對部分中小酒企而言,此前一直受限于產能規模,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及品牌打造,使得企業發展受限。“雖然從整體看,目前白酒產能已經過剩,但這種過剩是結構性過剩,優質白酒仍然稀缺。”瀘州賴公酒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將引入優勢資本提升優質產能。
“以前進入白酒行業的門檻很高,要么收購酒企,要么購買生產許可證進入,總之很麻煩。新政策實施后,將大大降低我們進入白酒行業的門檻。”江蘇昊盛投資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他們近期在組團到四川主產區進行投資考察。
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負責人認為,白酒產業是四川的特色優勢產業,產銷量常年占全國白酒的近半壁江山,伴隨著白酒產業政策的調整,這將加速優質資本在川酒主產區的集結,也將加速川酒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有力驅動川酒振興和高質量發展。四川省去年提出的“川酒振興”——規劃到2020年,規模以上白酒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3500億元,這一規劃將更早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