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群時常為亞健康狀態所困擾,讓你意向不到的是,葡萄酒也會。一瓶市價六十元和一瓶高達千元的葡萄酒在檢測安全衛生指標時也許都是合格,從品質上 判斷卻有著健康強健、病弱衰敗甚至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差別。為引導進口葡萄酒產業健康良好發展,廈門海滄檢驗檢疫局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強化 品質檢驗,開展“體檢式篩查”,同時加強對進口商的輔導,力求讓消費者買到放心、貨真價實的進口葡萄酒。
干浸出物檢測——讓勾兌酒顯出真身
干浸出物是與葡萄原汁含量、生產工藝和儲藏方式有著密切關系的重要葡萄酒品質指標,也是廈門海滄檢驗檢疫局篩查“三精一水”、勾兌葡萄酒、未用原汁發 酵葡萄酒的利器。近日,一款西班牙進口的“甜白葡萄酒”被檢出干浸出物不合格后,進口商終于向海滄檢驗檢疫局如實提交了產品的配料表,既勾兌了水,還添加了葡萄汁 、酸味劑,而一款完全經葡萄汁發酵釀造的甜白葡萄酒的成本是勾兌酒的三倍以上。如此魚目混珠,經常可以讓不明真相的消費者花了大價錢卻買到進口偽劣品。
糖度篩查——不是所有葡萄酒都叫干紅
殘糖控制是葡萄酒釀造環節的關鍵工藝,直接影響著葡萄酒的口感、穩定性和酒精度。由于市場消費導向,大多數進口商喜歡為自己的進口葡萄酒貼上干型的標 簽,但很多卻被檢出是半干甚至半甜。為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廈門海滄檢驗檢疫局全面啟動糖度篩查,通過100%感官初篩出可疑酒款,再進一步送實驗室確證檢測, 即縮減了送檢范圍,又提高了檢出率,在今年1-10月海滄檢驗檢疫局共檢出糖度類型不符的進口葡萄酒56批。
異味——深藏瓶內的葡萄酒殺手
葡萄酒是有生命的酒,隨著陳年時間不斷發展變化,很多過了適飲期或儲藏不當的酒其安全衛生狀況并不會發生改變,但口感已不適宜飲用,甚至有了“異味” ,感官檢驗成了唯一有效手段。為了把“壞味道”抓出來,廈門海滄檢驗檢疫局建立葡萄酒專項感官實驗室,通過感官檢驗發現不合格酒款3批,并追溯到高溫運輸 和潮濕發霉等影響品質的原因,分別做退運或銷毀處理。
作為福建省最大的進口葡萄酒口岸和集散地,海滄年進口葡萄酒近1500萬升,推動了東南紅酒交易中心的發展和壯大。與進口商建立良好的溝通平臺,舉辦各式 專業培訓,讓進口商掌握更多的法律法規知識,切實有效地落實主體責任,是廈門海滄檢驗檢疫局進口葡萄酒監管的努力方向,走出批批檢測的迷區,期待進口酒市 場更規范有序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