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作為中國傳統的強勢酒種,市場容量大,盈利能力強,在渠道資源的競爭中一直壓葡萄酒一頭,但隨著茅臺為代表的名白酒漲價預期降低,有酒商認為渠道資源被白酒擠占,葡萄酒空間被壓縮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善。
白酒持續上漲行情結束
據茅臺2018年三季報顯示:茅臺7-9月營收197.18億元,同比增長3.81%,凈利潤89.69億,同比僅增長2.71%。
而茅臺2017年三季報實現了營收增長59.40%和凈利潤增長的60.31%的乘積增。
與此同時,以茅臺為代表的多家白酒企業的股價也在10月底連續多日下跌。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葡萄酒的空間擴大
“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由于茅臺為代表的白酒頭部品牌的強勢,價格不斷上漲,我們的分銷商大部分把資金和員工的時間分配到名優白酒上面,雖然他們也在賣我們的進口葡萄酒,但是卻完不成預定任務。”山東某酒業大商的市場部負責人胡先生告訴筆者。
在他看來,目前名優白酒漲價動能已經開始衰減,股價也開始回落,從而使得進口葡萄酒獲得了發展的空間。
胡先生認為:做生意就是做預期,白酒持續漲價的預期改變后,其對渠道資源的壟斷局面得以改變,經消費會選擇更多的酒種來分散風險。他相信明年經銷商會在葡萄酒上相對投入更多的關注,有利于葡萄酒整體行情的好轉。
成都溫江葡趣小酒窩工作室負責人胡女士告訴筆者:高度酒向低度酒轉化是世界消費潮流,更有國家產業政策的引導。理性消費理念和健康意識的增加會使葡萄酒的市場前景越來越好。現在熱門影視劇飲酒場景大多是葡萄酒,這種影響雖然不會突然爆發出來,但是對身邊朋友的飲酒方式改變會很明顯。
白酒去庫存不會惠及整個葡萄酒品類
對于白酒和葡萄酒存在此消彼長的問題,有酒商卻并不完全贊同。成都銳聯行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太平認為:對與產業鏈條低端的零售商、分銷商而言,他們行業地位比較弱勢,在選擇品類和品牌時很現實,主要就是考慮品類和品牌的利潤率與量。而經營多個酒種的區域大商或運營商,或許考慮更長遠,他們可能會去布局葡萄酒品類。
在張太平看來,這一輪白酒上漲行情到頂不假,幾大名白酒廠輪番提價的現象明年難再現,經銷商紛紛去庫存。但白酒去庫存并不會必然惠及葡萄酒品類,更重要的是葡萄酒品牌運營商自身要抓住行業變遷中的機會,進行彎道超車。
資深酒類營銷人陳如興認為:名優白酒廠和大商之間一直存在博弈,廠家希望扁平化,加強市場控制力。而大商則極力避免被扁平,為此會選擇從進口葡萄酒上面突破,尋找自己可以控制品牌、有利潤空間的進口葡萄酒,從這個角度來看白酒板塊的變化確實給葡萄酒帶來了機會。
但他同時認為:葡萄酒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未來的增長是擠壓式增長,只有在品質、品牌、團隊、服務方面有所創新的葡萄酒企業才能成長壯大,而簡單粗放經營的葡萄酒企業并不會分享到增長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