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給皇臺酒業的時間不多了。由于2016年及2017年連續兩年經營業績虧損,皇臺酒業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第四次“披星戴帽”。若該公司2018年度不能扭虧為盈,將面臨被退市的風險。然而,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皇臺酒業依舊未擺脫虧損狀態。
近日,皇臺酒業提出要與大股東合資成立葡萄酒公司,以此來整合葡萄酒業務。皇臺酒業能靠此舉成功“翻身”嗎?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再次整合葡萄酒業務
11月2日,皇臺酒業發布公告稱,擬與公司第一大股東上海厚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厚豐”)共同出資設立控股子公司甘肅厚豐葡萄酒業有限公司(暫定名,以下簡稱“厚豐葡萄酒業”)。
公告顯示,此次設立的厚豐葡萄酒業主要從事葡萄酒生產及銷售、葡萄種植,分別由皇臺酒業與上海厚豐以實物出資、現金出資兩種方式共同持有。其中,皇臺酒業提供4416畝葡萄基地、葡萄酒車間機器設備等,上海厚豐則出資100萬元。
皇臺酒業稱,本次對外投資設立控股子公司暨關聯交易事項,整合了與葡萄酒業務相關的資產與資源,是公司經營發展的需要,有助于公司的長遠發展,不存在同業競爭等問題。
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了解到,早在2017年,皇臺酒業就已經對公司葡萄酒業務進行過整合;逝_酒業2017年9月22日公告內容顯示,該公司擬將與葡萄酒業務相關的部分資產及負債,按賬面值劃轉至全資子公司涼州皇臺。
近些年皇臺酒業的葡萄酒業務發展并不順利。Wind數據顯示,自2006年創下4277.32萬元的最高銷售記錄后,其葡萄酒收入便開始逐年收縮,至2012年銷售收入已不足百萬元,之后雖有好轉,但始終未能突破此前的記錄。
今年上半年,皇臺酒業的葡萄酒業務稍有回暖。據其公布的半年報,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實現葡萄酒收入364.17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2.04%。
能扭轉業績頹勢嗎?
業內人士指出,皇臺酒業一而再地整合葡萄酒業務,或是想借此提振公司業績。
根據皇臺酒業最新發布的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50.40萬元,同比下滑76.61%;實現凈利潤-4190.84萬元,依舊未擺脫虧損狀態。
對于營收下滑的原因,皇臺酒業解釋稱,主要是因為丟失的大宗成品酒在本地市場上低價銷售,造成出廠價與市場價格倒掛的影響尚未消除,老產品的銷售沒有起色,銷售嚴重萎縮,公司研發的新產品尚未上市。
據了解,2016年及2017年,皇臺酒業實現凈利潤-1.27億元、-1.88億元,因連續兩年經營業務虧損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而這已經是皇臺酒業自2000年上市以來第四次“披星戴帽”。
白酒營銷專家、山東溫河王酒業集團總經理肖竹青向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分析指出,致使皇臺酒業連續多年虧損的,既有內因也有外因。
“內因方面,皇臺酒業的股東糾紛持續不斷,管理層頻繁更換,管理連續性較差,公司缺乏完整的團隊,在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時,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外因方面,近兩年,隨著瀘州老窖、洋河等一二線名酒渠道下沉,皇臺酒業等區域白酒的市場空間受到嚴重擠壓,銷量也隨之下滑。”肖竹青表示。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采訪時也提到,白酒行業在整體復蘇的同時,出現了嚴重分化,茅臺、五糧液等價值型白酒品牌的銷售渠道不斷下沉,嚴重擠壓了區域白酒品牌的市場空間,使其要與更低端的白酒品牌進行渠道戰、價格戰,嚴重消耗了這部分酒企的利潤。
至于皇臺酒業整合葡萄酒業務的舉措能否扭轉公司業績頹勢,朱丹蓬認為“存在較大難度”。“皇臺酒業在白酒行業復蘇階段都不能取得較好的業績,說明該公司內部存在較大的問題。目前,國產葡萄酒行業整體環境不佳,皇臺酒業這個時候發展葡萄酒業務,從產業端的角度來看,是不被看好的。”朱丹蓬表示。
資深白酒行業專家晉育鋒也指出,轉投葡萄酒是皇臺酒業“病急亂投醫”的一種表現,雖然該公司一直在通過融資等方式自救,但也只能解決部分資金難題,模式、品牌、消費者等問題仍待解。
皇臺酒業整合葡萄酒業務背后是否還有深層考慮?接下來又該如何推動公司業績實現正向發展?11月5日,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就此致電皇臺酒業,并向其發去采訪函,然而,截至發稿前,未收到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