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產葡萄酒上市公司紛紛發布三季報,張裕A(000869)發布的三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98億元,同比增長0.91%;凈利潤為8.16億元,同比下降1.041%;每股收益為1.19元。
威龍股份(603779)的三季報則顯示,1~9月公司實現營收5.60億元,同比增長8.1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34億元,同比增長18.03%。
莫高股份(600543)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50億元,同比增長2.59%;凈利潤為2463.14萬元,同比增長13.8404%;通葡股份(600365)實現營業收入5.99億元,同比增長59.34%;凈利潤為272.10萬元,同比增長163.9443%。
中葡股份(600084)三季報顯示,公司1~9月營業收入2.97億元,同比增長51.24%;凈利潤為-7294萬元。
1張裕、威龍表現搶眼
雖然張裕披露,受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上升影響,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8.16億元,同比下降1.04%。但其第三季度銷售額為10.3億元,同比上漲2%,利潤1.46億元,同比上漲12.61%。
第三季度,張裕終止了跌勢,呈現較為亮眼的市場表現,呈現穩中向好。這與張裕貫徹半年報中“加強品牌建設和梳理工作,進一步明確品牌定位,優化公司產品線”的工作思路不無關系。
張裕堅定不移地走“大單品戰略”“高品質戰略”,優化了解百納系列,對品牌形象和產品品質進行升級,聯手天貓,玩起了“互聯網+”,推出了發力腰部市場的新晉大單品——醉詩仙,優化、整合經銷商隊伍,高中低端齊發力的產品矩陣與優化整合的經銷商隊伍,均有效提振了公司利潤率。
而上市公司新秀,威龍依然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得益于“以經銷商模式為主加商超、電商、團購等直銷模式”的營銷網絡和“有機葡萄酒”這一品牌宣傳背書,威龍還優化了與經銷商的關系,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引入優秀經銷商,使經銷商成為威龍股份的間接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威龍的經銷商團隊建設可圈可點,但據其披露的產品檔次構成來看,前三季度,其低端產品實現41928萬元,同比增長10.32%,中端產品實現9719萬元,同比下降3.29%,高端產品實現2796萬元,同比下降14.08。
由此可見,在市場需求高端化顯著的態勢下,除了進口酒在中高端方面的持續發力外,威龍在中高端市場的品牌力有所下滑,其曾經的爆款橡木桶系列等,面對年輕化的主流消費群體,需要在產品形象及包裝、宣傳方面著手發力,拿回失去的中高端市場份額。
2全球化仍是發力的重點,電商發力顯著
2015年初,張裕在煙臺總部設立了五大葡萄酒事業部,分別應對位于法國、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亞和美洲五大海外葡萄酒產地的對外投資主體,試圖在全球所有優質產區均有布局。張裕已經收購了西班牙的愛歐公爵酒莊、法國蜜合花酒莊、法國干邑地區的富朗多酒莊,今年5月又收購了智利第七大葡萄酒公司,控股85%。
同時,張裕公司也提出將積極探索建立海外葡萄原料基地新模式,擴大海外葡萄基地面積,增加和優化原料供應渠道,努力降低原料成本,提高原料質量。
而中國食品酒品類業務板塊則主要依靠進口酒專賣渠道品牌的中糧名莊薈強勢帶動該部門業績增長,彌補長城葡萄酒的利潤短板。
近期,中國食品宣布剝離酒類業務,專注飲料類業務,今后表現如何,還有待于市場的檢驗。
威龍股份則于2016年在澳洲收購葡萄園,主要用于優化產品原料。今年6月30日,威龍股份獲青島海關批準在山東龍口市設立3039平方米公用型的保稅倉庫,基于“品牌國際化,基地全球化”的定位,保稅倉庫設立后,從澳大利亞莊園進口的葡萄酒原液及原瓶進口葡萄酒的運輸、儲存及灌裝等程序將在海關的監管之下進行,不僅能增加消費者對威龍澳洲葡萄酒的信任度及認同感,還會進一步推進威龍品牌的國際化戰略。
在渠道建設方面,張裕不僅充分借助現有的網絡,發揮好現有的銷售團隊資源,還設置了專職團隊專攻進口酒業務。同時,在大賣場直供、專賣店、電商、團購上做了調整,進行渠道的全面發力。
而威龍通過使經銷商成為威龍股份的間接股東,提高一線銷售人員的戰斗力。在加強浙江、江蘇等華東地區市場銷售的同時,不斷開拓四川、河南、湖南、重慶等地區,進一步提高營銷網絡的全國性覆蓋率,提升市場占有率。
而莫高股份、通葡股份以及中葡股份在第三季度經營數據報告中都只把銷售渠道類型分為直銷和批發代理兩種,沒有商超渠道類型。莫高股份在其半年報中指出,互聯網帶來的體驗、專屬、定制消費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定制化、預售化、零庫存化等模式構筑起了新的營銷體系,葡萄酒電商正迅猛發展。
電商的發展無疑改變了葡萄酒的銷售方式。無論是與實體專營店還是與大型的商超相比,電商都有著無可匹敵的優勢。未來,建立自有電商平臺,發力新媒體營銷優勢,會成為國產酒品牌提升銷量的新利器。
3進口酒,高中低檔火力全開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葡萄酒產量達113.7萬千升。2017年1~9月,全國葡萄酒產量達73.2萬千升,同比下滑10.3%。
據海關信息網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1~9月,葡萄酒的進口總量為55.06萬千升,同比增長18.63%。其中,散裝葡萄酒繼續保持良好增長勢頭,進口量為13.18萬千升,同比增長32.03%;瓶裝葡萄酒的進口量為40.63萬千升,同比增長14.63%。
值得注意的是,散裝酒達1.31億升,同比增長32.03%,進口金額1.11億美元,同比增長48.49%。一方面,說明了在消費升級的態勢下,消費者對品質要求日趨升高,進口瓶裝酒正逐漸進入大眾消費,實現了穩步增長的態勢;另一方面,隨著渠道下沉到鄉鎮級市場,以及電商平臺的白熱化競爭,市場需要性價比高的爆款酒,散裝酒也就應時而需被廣大廠商所青睞。
由此可見,進口酒已經不再局限于高端市場上的“一枝獨秀”,業已把觸角伸向了國產酒的優勢段位——中低端市場,未來,隨著進口酒的渠道下沉和品牌推廣,不排除其會出現根據國內消費主流需求而設計推出的進口酒大單品。
國產酒依然需要在渠道建設和品牌推廣方面,加大對消費者需求的研究,開展個性化的定制,發揮地緣市場優勢,科學規劃葡萄酒產業布局,對原有產品體系進行優化、升級,已對抗進口酒的步步緊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