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酒不成禮。中華民族素以“禮儀之邦”著稱,以“禮遇”為核心的中國文化已經深入民族血液,浸潤著整個傳統社會。而“禮節”、“禮遇”的最佳載體非酒莫屬。悠悠五千年,泱泱大中華,一杯水酒,幾乎詮釋了“中國禮遇”的全部內涵。
近日(11月30日),在宋河酒業建廠五十周年慶典現場上,一場盛大的祭祀活動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整個過程,無論是對宋河酒歷史的回顧,還是對宋河酒釀藝的呈現,都完美地呈現出一個“禮”字。而這個“禮”字,則是對宋河品牌文化的精確凝練。
禮遇圣人
中國白酒源遠流長,幾乎所有知名品牌都有一段值得津津樂道的歷史,或大氣磅礴,蕩氣回腸,或清秀婉約,傳奇有趣。而2500多年前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李耳),用棗集美酒(宋河酒前身)招待中國古代另外一位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孔子的的歷史傳說,則是用一杯宋河美酒,將儒、道兩位不同思想派系的鼻祖定格在一起,成就了一段傳奇佳話。
“惟酒無量,不及亂”,圣人孔子對于喝酒吃肉,也算是自有一番“態度”。他認為吃肉要有個限度,不能多吃,不然容易覺得膩,而喝酒是可以沒有限度的,只要保證自己不喝醉,不失禮就可以了?磥硐荣t孔子雖然處處講究禮節,但面對老子的熱情款待和棗集美酒的誘惑,也不禁放寬了對飲酒的限制。
歷史傳說雖然已經時過境遷,但以酒為禮的文化傳承卻從來不曾間斷。無論是廟堂之高還是江湖之遠,無論是大雅之堂還是百姓餐桌,以一杯水酒禮遇遠方來客,都已經成為今人待客的本能動作。而用一杯老子曾經款待孔子的宋河美酒接待親朋好友,想必別有一番情義在其中。
禮遇皇家
在古代,酒是稀罕物兒,自然也是奢侈品。而好酒,大多都會成為貢品,受到帝王和皇家的青睞。梁武帝曾經贊嘆“甘美之”的枸醬酒后來成為茅臺醬香酒的前身,而成武帝手敕“吾飲汾清二杯,勸汝于鄴酌兩杯”的汾酒,早在北齊便已經成為皇家貢酒。至于宋河美酒,則受到了從漢代到宋代前后八位帝王的青睞,并親臨鹿邑,設壇祭酒,拜謁老子。
在宋河酒業建廠五十周年慶典現場,八位“皇者”一字排開。從漢桓帝劉志到魏文帝曹丕、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則天、唐玄宗李隆基、后梁太祖朱晃、宋真宗趙恒,再到宋徽宗趙佶,生動再現了八位皇帝駕幸鹿邑,以棗集酒拜祭老子的場景。綿綿不絕的酒史傳承,賦予了宋河皇封御酒之美譽與皇家禮遇之高貴,更鐫刻了始于春秋,盛于唐宋的宋河釀酒歷史一脈相承。
誠然,一杯酒能夠得到皇家的歡心,其品質定然非凡,而能夠作為皇家祭祀用酒禮遇圣人,則其品質、出身、文化缺一不可。千年前棗集美酒因為兩位圣人的禮遇成就佳話,而八位帝王加持更加令其光環璀璨,如今化身宋河美酒,飛入尋常百姓家,怎能不說是一種機緣巧合呢?
禮遇天地
酒是農耕社會蓬勃發展的產物,更是神奇自然造化的結晶。封壇儀式是對釀酒收獲的慶祝,更是對天地自然的敬畏和感恩。在宋河酒業的封壇儀式上,整個過程生動再現了宋河在美酒釀造中涵蓋“水,糧,曲,窖,釀,藏,調”的北斗七藝。
水是酒之血。宋河酒位于淮河名酒帶,擁濕地,抱平原,水質甘甜,氣候濕潤,得生態之利,釀天地同醉。糧是酒之肉。宋河酒位于豫東平原,風調雨順,物產豐富,所產高粱、小麥等作物品質上佳,為釀酒必備原料。曲是酒之骨。宋河釀酒,采用中原精糧,中高溫制曲,自然接種,堆碼培菌,歷經180天養曲老熟,成就宋河濃香之骨。窖為酒之魂。千年老窖萬年糟,酒好全憑窖池老,宋河酒獨有的玄泥老窖富含多種微生物,一窖一天地,造就宋河之魂。宋河釀藝,得益于尹氏秘方,“老五甑”工藝基礎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六分工藝”法,分層、分級,方得稀世濃香。酒之味在于藏。國字宋河新酒需壇養三年,再木養兩年,五年窖藏之后,酒體醇柔,芳香滋潤。好酒需要調。經過一位中國首席白酒品酒師,十位國家級白酒品酒師的精雕細琢,宋河終得香、甜、綿、凈之傳世佳釀。
國運昌而酒業盛,倉廩實則釀事興。美酒得于造化,宋河禮遇天地,這不但是宋河人順應自然,敬畏自然,感恩自然的體現,更是大國工匠精神的傳承。
禮遇盛世
今日的宋河酒業,在經歷了五十載的奮斗和發展之后,已經連續多年成為豫酒的領跑者,在“中國禮脈”這條路線上,不斷推陳出現,茁壯成長,煥發出勃勃生機。新時期,新表達,酒作為中國文化的最佳載體之一,包含著尊敬的待客之禮,而“中國禮遇”則重構了新時期中國酒文化的新高度。在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時期,“中國禮遇”作為中國文化的核心點之一,正在走出國門,禮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