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是典型的低度營養酒,符合時下人們追求低度、健康飲酒的需求,但結合黃酒上市公司半年報來看:2018年上半年,古越龍山(600059)實現營收9.72億元,同比增長8.19%;實現利潤總額1.38億元,同比增長10.32%;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4億元,同比增長10.14%。
會稽山(601579)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8億元,同比增長0.78%,歸屬母公司凈利潤達8655萬元,同比增長2.5%。
金楓酒業(600616)的半年報則顯示,2018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實現3.97億元,同比下降7.65%;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22萬元,同比下降12.17%。
雖然古越龍山、會稽山實現了營收和利潤的雙增長,但從數據來看,會稽山的營收和凈利增長微弱,其中,會稽山第二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94億元,同比下降4.6%,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31萬元,同比下降82.5%。加之金楓酒業的業績下滑,三家黃酒上市公司勾勒出一副“撲朔迷離”的前景圖。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向中高端傾斜,但缺乏爆品
在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的新時期,“常喝點,喝好點,喝少點”成了眾多消費者的追求。毛利率相對較低的黃酒行業,多家企業不約而同地進行優化產品結構,進行產品升級,以提升利潤率。
從古越龍山披露的數據來看,中高檔產品的營業收入達6.64億元,占比近70%,普通產品營收達2.86億元,占比約30%。
會稽山則實現中高端黃酒營收3.83 億元(占比 67%),普通黃酒 1.65 億元(占比 29%)。
金楓酒業則“針對現有大單品實施改造升級,推進產品結構高端化”。毫無疑問,黃酒企業均在調整產品結構、提升中高端產品占比上持續發力,進行產品結構的升級。
古越龍山的具體策略可以用“提質增收”來形容。上半年,“古越龍山共淘汰產品 80只,升級 5 只,積極推廣五年以上產品,五年到八年系列產品實現較好銷售”。對現有產品整合提升與淘汰并進,古越龍山“聚集大單品”營銷戰略意圖明顯。
會稽山也側重于對中高端新品的開放,其核心大單品純正五年、純正八年的占比持續提升;金楓酒業則實施了“石庫門紅標改換上海方言包裝,線上線下全面鋪貨以及儂好產品包裝改版,凸顯酒體‘濃’概念,升級包裝和口感”等具體措施,通過升級產品形象和口感來取悅目標群體。
縱觀幾家上市公司,盡管其各自推出了中高端產品,但在外埠市場尤其是北方地區,其品牌影響力比不上茅臺、五糧液等白酒品牌,其口感接受度比不上張裕、威龍等葡萄酒品牌,古越龍山在2018半年報中直接指出,“公司面臨與其他酒種的品類競爭和行業內部相互競爭的雙重壓力”。
可以說,至今,包括古越龍山、會稽山、金楓等大型企業,仍未有一款在全國市場叫得響的“爆品”,更沒有在中高端市場確立“霸主”地位的大單品。邁向全國市場的步伐緩慢,缺乏在中高端市場的“扛鼎之作”,沒有網羅廣大的年輕消費群體,是造成黃酒企業利潤增長乏力的重要原因。
全國化,還遠未實現
在葡萄酒、白酒走出國門、邁向國際化的征程時,黃酒的全國化仍然是一道至今未能逾越的“坎兒”?胺Q國粹的黃酒,當前的消費區域仍較為集中,主要在江浙滬、皖贛閩等周邊地區及北方有黃酒消費基礎的部分區域。
走出去,走向全國市場;創新營銷和銷售方式,積極布局電商業務,成為三家黃酒領軍企業的“共同任務”。因為,只有真正撕開全國市場的口子,才能形成合力,把黃酒行業的盤子做大、做強。
從會稽山披露的數據看,其在浙江、江蘇、上海、省外分別實現收入3.93億元、6497萬元、7068萬元、3418萬元,公司依據“深耕核心市場,開發潛在市場”的策略,進行“省內渠道精耕,省外招商開拓”。報告期內,公司凈增加經銷商68家,以加強對全國市場的覆蓋。
在省外市場的開拓上,古越龍山著力強化終端建設,通過“新玩法、新平臺”等拓展銷售渠道。例如,在安徽市場繼續舉辦“夏天冰著喝”活動,主推區域大單品“四季花雕”;在山東市場重新調整產品銷售渠道,重點對商超及流通渠道改變營銷方式;在蘇州市場,以新建的營銷運營機構為平臺,拓展渠道,精耕細作。
金楓酒業更依賴于上海大本營市場,上半年,金楓酒業銷售團隊對上海市區、郊區 20 個區域板塊進行了全面的終端網點調研,為后續切實推進銷售模式向終端下沉以及更好地服務終端網點建立了數據基礎。同時,金楓酒業推進二維碼項目落地,與終端消費者建立更緊密的聯系。
針對黃酒走向全國市場的難題,西南證券分析師認為,“浙滬區域,三家黃酒企業存量競爭激烈。由于口感和認知度低,全國化進程較緩,短期內外埠市場較難看到明顯量的增長。黃酒行業需要進一步整合規劃,解決產品層次偏低、全國市場推廣、新一代消費者教育等諸多問題,我們靜待破局。”
嘗新,效果怎樣?
數據顯示,2018年1~6月,納入到國家統計局范疇的規模以上的黃酒生產企業有113家,其中虧損企業9家,企業虧損面為7.96%。1~6月,規模以上黃酒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84.4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2.72%;累計實現利潤總額9.3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0.54%;虧損企業累計虧損額0.1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07.37%。
有業內人士指出,“黃酒行業的并購版圖基本形成,且行業未能找到刺激增長的創新動力,短期內整個行業增長較為平淡,暫時不會產生大手筆的并購,增速歸于和緩態勢。”
顯然,要實現破局,就要切實解決好“賣給誰”“怎么賣”的問題。
黃酒有著與生俱來的優勢,近年來,隨著酒類飲品逐漸向低度化方向發展和人們健康養生認識的不斷提高,人們消費會逐漸轉向低度養生酒,這對黃酒來說無疑是重要的發展機遇。
會稽山是“紹興黃酒釀制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古越龍山釀制技藝則于2006 年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00年2月,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就宣布,浙江紹興酒作為傳統中國酒文化的特色精品,成為中國第一個原產地域保護產品。
在健康消費、綠色消費理念當道的時下,具有千年歷史傳承的黃酒,還有許多潛力可供挖掘。只是,這些內容要怎么說出來,讓更多的消費者接受,還有待黃酒企業共同發力。作為低度營養酒的黃酒產品,如何做好原產地標志保護產品的宣傳、推廣,讓這枚“金字招牌”自帶流量,吸引年輕消費群體的關注,吸引更多的粉絲,讓更多消費者認識到黃酒作為低度營養酒的健康價值,仍是黃酒企業需要共同解決的課題。
有營銷專家就指出,黃酒企業要實現破局,一方面,要變的是產品,因為市場回歸理性,回歸大眾消費主導,去同質化的超級產品力成為了競爭不可或缺的秘密武器;另一方面,要變的是傳播方式,制造社會引爆點,構建社群粉絲經濟。
拋開刻板的面孔,發力電商,擁抱終端消費者,重視與消費者的鏈接,成為黃酒企業改變的方向之一。成立于2015的浙江酒管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古越龍山旗下的一家子公司,主要從事酒類的網上銷售、批發、零售。在報告期內,古越龍山向浙江酒管家增投了300萬元,并對古越龍山進出口公司增投了55.88萬元。顯而易見,古越龍山已經走在了布局電商和國際化未來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