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三家啤酒上市企業發布了三季度報告。
10月21日,珠江啤酒(002461)和蘭州黃河(000929)同一天發布三季度報告,惠泉啤酒(600573)在隨后的24日晚間披露三季度報告。單從這三家啤酒企業的三季報表看,中國啤酒行業在震蕩走低后,啤酒企業正顯現出不同程度的調整效果。
業績最差的要數惠泉啤酒,無論前三季報還是第三季報,其營收和凈利潤都處于下滑水平,前三季度凈利潤甚至同比下降近一倍。蘭州黃河比惠泉啤酒稍好一些,看蘭州黃河三季報可發現,公司五年來首次出現了營收凈利雙降,但值得慶幸的是,第三季度營收增速出現小幅抬頭。
珠江啤酒無疑成為啤酒行業三季報的亮點。無論前三季報還是第三季報都在快速增長,公司甚至預計全年凈利潤同比增長最多可達60%。
白酒行業“弱肉強食”般的分化復蘇已成定論,難道也會在啤酒行業上演?
行業頹勢在扭轉
惠泉啤酒24日晚間披露三季報表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17億元,同比下降20.5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5.68萬元,同比下降98.26%。第三季度營收2.09億元,同比下滑15.16%,凈利潤0.17億元,同比下滑37.33%。
雖然同比數據均在下降,但惠泉啤酒第三季度其實沒這么差。仔細查看數據可以看到,惠泉三季度營業收入環比上季度增長14.53%,而第三季度凈利潤環比上季度增長885.31%。
難道這在說明行業頹勢正在慢慢地逝去嗎?
或許有一定道理。從蘭州黃河三季報報表看,蘭州黃河前三季度營收5.57億元,同比減少6.07%,凈利潤虧損1913.56萬元,同比下降123.98%。但第三季度營收2.01億元,同比增長3.68%,凈利潤0.13億元,同比下滑114.66%。
因此,有券商分析道,啤酒行業寒冬結束,三季度行業現量價齊升。8月份啤酒行業產量同比增長4.2%,結束連續25個月下滑態勢。受三季度啤酒行業整體回暖影響,蘭州黃河結束11個季度的營業收入負增長。
不過,最大的亮點則是珠江啤酒。珠江啤酒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9.11億元,同比增長1.3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9億元,同比增長45.72%。
其中,第三季度營收實現12.70億元,同比增長42.49%,凈利潤0.52億元,同比增長42.59%。同時,珠江啤酒預計,2016年將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0.91億元~1.33億元,較2015年增長10%~60%。
三家啤酒公司第三季度不同程度的好轉,與啤酒行業正在扭轉的大趨勢有一定關系。
根據剛剛發出的權威報告,2016年9月,中國啤酒行業產量為409.6萬千升,同比增長2.0%。這與25個月(不包括8月)啤酒行業產量連續下滑的態勢迥然不同。
或將繼續分化
中國啤酒行業產量在2014年下半年開始出現下滑,在去年的整整12個月又連續出現負增長,今年前7個月也頹勢不斷。對于這些頹勢的分析,行業曾一度認為是渠道鋪貨和氣候偏涼導致,但最終大家還是認為,這就是啤酒行業的調整期,只不過國內啤酒調整期來得晚,滯后于其他酒種。
從各地區的下滑來看,啤酒行業一調整,也出現了不同程度上的分化情況。比如2015年,西南和中南地區出現了增長,而華東、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以華東地區降幅為最大。
這或許可以解釋上文中為什么珠江會成為亮點。珠江啤酒地處的華南地區常年氣溫較高,而西南地區飲食習慣偏辣,對啤酒產品的粘性相對較強。其他地區受啤酒消費市場的調整和其他酒精類產品的跨界沖擊影響則較大。
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分化來源于各個企業之間不同的調整策略是否有效。珠江啤酒營業收入也曾經歷連續四個季度的同比下降,但第五個季度卻出現正增長。這得益于公司重點推廣了珠江純生和罐裝啤酒等中高端產品。
此外,珠江啤酒還借道非公開定增,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將本定增募集資金用于啤酒產能擴大及搬遷項目、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創意園區改造升級項目、精釀啤酒生產線及體驗門店建設項目和現代化營銷網絡建設及升級項目。
據悉,建成后的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創意園區成為廣州琶洲片區工業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創意園項目內部收益率12.2%,在豐富公司業務結構的同時,也為公司帶來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而反觀蘭州黃河方面,公司高層最近表示,蘭州黃河第四季度業績很難回升。
海通證券的調研顯示,啤酒消費升級趨勢明確,加之進口啤酒持續沖擊,國內啤酒巨頭的戰略重心已從“搶份額”轉向“齊升級”。除了珠啤和蘭州黃河外,重啤、華潤和百威已率先關廠,優化網絡布局,同時產品結構升級,費用投放理性,盈利能力從今年一季報已顯著改善。
國內啤酒營銷專家方剛也表示,整個啤酒行業分化非常明顯,龍頭企業相對較為穩健,二三線啤酒企業較為活躍,而其他企業則出現業績的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