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其他酒企穩健的業績表現,青青稞酒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卻同比下降近七成。
青青稞酒10月29日發布的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26億元,同比下降13.17%;實現歸母凈利潤2753.12萬元,同比下降68.29%;歸母扣非后凈利潤為1526.85萬元,同比下降81.22%。
由于此前披露了業績預告,青青稞酒的三季報數據在市場意料之中。不過,細看青青稞酒三季報可發現,公司各項經營指標仍處于下滑態勢。
業績持續低迷
分季度來看,數據顯示,青青稞酒今年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為5.42億元,同比下降22.46%;實現歸母凈利潤2244.94萬元,同比下降超過74%。而第一季度,青青稞酒實現營業收入約3.66億元,同比下降23.05%;歸母凈利潤約5049.09萬元,降幅約為42%。
對于前三季度業績的下滑,公司表示,主要系對消費趨勢把握不到位,重要節日期間消費提檔的預期不足,高酒精度、中高檔產品開發滯后。
“公司戰略調整持續時間過久,對消費環境變化把握不準確,中、高端市場的失位讓競爭對手鉆了空子。”有熟悉公司人士表示,近幾年公司產品結構更新較慢,造成了部分產品失位的局面,加之品牌推廣費用大量投入等因素,使得公司業績表現欠佳。
作為青稞酒龍頭企業的青青稞酒近幾年業績呈逐年下滑態勢。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7年公司分別實現凈利潤3.73億元、3.17億元、2.27億元、2.1億元、-0.98億元。2018年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1.02億元,但2019年前三季度為2753.12萬元,再次出現下滑。
“前有小酒廠的競爭,后有名牌酒的下沉,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前述人士認為,雖然在青海地區擁有相當的話語權,但省內根基不穩帶來的直接影響是不能有效抵抗名酒下沉的壓力,各個產品線都將面臨品牌酒企的擠壓。
品牌優勢不突出也讓公司產品在競爭中失去絕對優勢。有甘肅白酒經銷商告訴記者,青稞酒擁有得天獨厚的文化屬性,青青稞酒雖然對青稞酒的宣傳推廣作了很大貢獻,但自身品牌卻沒有得到相應認可。“現在消費者對品牌認知度有了很大提升,青稞酒是品類,天佑德才是品牌。”該經銷商稱。
多元化發展收效甚微
記者注意到,為推進業務多元化發展,2015年起青青稞酒先后投資2130萬元開拓美國葡萄酒市場,同時斥資1.4億元收購中酒時代90.55%股權。2016年,再次投資7000萬元,布局威士忌酒業務。2017年,青青稞酒聯手勁牌、奇正集團,開發運營健康青稞白酒。
然而,本意為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的多元化業務似乎并未起到太大作用,有些甚至成為公司業績的“拖油瓶”。以中酒時代為例,自2015年被青青稞酒收購以來已經連續四年虧損,累計虧損達到1.43億元。
“青青稞酒多元化發展的方向是對的,全國推廣活動也是熱火朝天,但白酒、紅酒、洋酒同時發力的做法收效并不明顯。”有市場人士認為,白酒是一個特殊品類,青青稞酒的多元化布局分散了公司的有限資源,也分散了公司對白酒主業的專注度。
在外界看來,青青稞酒的多元化發展呈現出“高投入、低產出”的態勢。相關披露顯示,公司2019年上半年的銷售費用為1.64億元,同比增長4.53%,而凈利潤卻同比下滑74.51%。
“作為酒企,對行業變化的判斷比較困難,但是白酒市場競爭太激烈,錯過一次機會就得花很長時間來填坑。”有區域性白酒企業高管告訴記者,隨著國內名酒廠商的不斷下沉,作為區域性白酒,還是應該把錢花在刀刃上,如果突圍不成功,往后的日子會很艱難。
另外,控股股東的減持對市場信心也造成一定打擊。青青稞酒6月26日公告,公司控股股東華實投資計劃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減持不超過1132.55萬股公司股票,占總股本的2.5168%,減持目的為償還融資借款。
相關公告顯示,截至10月17日,華實投資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減持499.62萬股,占總股本的1.1103%,合計套現60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