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貴州茅臺發布了2018年三季度財報,其營收和凈利增速均放緩,其中第三季度的營凈增幅則將為了個位數。受此影響,10月29日,貴州茅臺開盤跌停,股價創一年新低,跌破600元大關,報549元/股,相比前一交易日,市值蒸發766.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段時間貴州茅臺股票價格持續走低, 上周更是經歷了5連跌,周跌幅達8.94%,為2015年8月來最大單周跌幅。截至發稿,貴州茅臺的市值為6897.66億,而此前其市值曾一度破萬億元。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茅臺三季報發布后,有券商也給出新的目標價。華泰證券給出的目標價范圍為627.12 元-653.25 元,聯訊證券則給出了610.1元的目標價。此前,東興證券在點評茅臺2018年半年報時曾給出過901元的高價。
據茅臺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營收522.4億元,同比增長23.07%;凈利潤247.3億元,同比增長23.77%。單看第三季度,茅臺營收為197億元,同比增長3.81%;凈利潤為89.69億元,同比增長了2.71%。而今年第二季度,茅臺營收和凈利潤增速分別為45.56%和41.53%。由此,不難看出,茅臺的的營利在急速的放緩。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茅臺此輪第三季度增幅放緩如此明顯,不排除茅臺內部對業績進行調控的原因。茅臺之所以在經歷2017年第三季度大幅增長后選擇調低2018年第三季度的增幅,或是希望能夠控制好節奏。企業希望按照規劃達到此前提出的2019年千億目標,而不是提早實現。
不過,對于茅臺在2018年雙節前推出的7000噸增量計劃,業內人士也提出了質疑。茅臺噸酒營收為205.8萬元,對應增供7000噸,營收應為144.06億元,而2018年第三季度的實際營收為188.4億元,茅臺正常供應的營收不可能僅僅44億元,這也與茅臺在市場上“一瓶難求”的情況有出入。
“如果說2017年第三季度的增量行為推動了2017年第三季度業績的走高,那么茅臺在2018年推出投放7000噸穩定市場的策略未推動業績增長,顯然不盡合理。茅臺第三季度的個位數增幅,或許意味著貴州茅臺的常規供應加上增供的總額并沒有執行完。”上述人士如是說道。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業績增速放緩外,在預收款項方面也呈現了下降的趨勢。公告顯示顯示,今年9月末,貴州茅臺預收款項為111.68億元,相比于去年同期的199.58億元,減少了44.04%。
梳理一年來財報看,貴州茅臺預收賬款下滑顯著。去年同期,公司預收款為174.72億元,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則降為111.68億元。去年上半年,這一數據為170多億元,而到今年上半年末不足100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單從預收賬款這一指標,就能從經銷商的角度看出他們對白酒行業未來一段時間的預期。貴州茅臺預收款項的減少,正體現出在當前茅臺市場熱度仍在的情況下,隨著茅臺調控收緊,經銷商呈現出更為謹慎的狀態,不再私自壓貨,推動了茅臺預收款項的降低。此外,這也意味著茅臺供需矛盾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目前限制茅臺產能的最大問題在于茅臺鎮本身的土地問題,面積的局促,擴張難度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