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啤酒行業日子都不怎么好過。無論是國內還是全球市場,銷量都在下滑。
作為銷售終端,超市雖然“促銷大戰”火熱,但市場反應“平淡”,經銷商們在啤酒庫存積壓中苦苦掙扎。而廠家的季度財報,也比往年“ 難看”了許多。
競爭激烈,進口啤酒“湊熱鬧”
啤酒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價格也越來越便宜,在許多大超市,啤酒促銷活動也異;鸨“原價49.8 元現價39元了,抓緊來看抓緊來買啊……”在合肥潛山路一大型超市內,銷售人員正在推銷一款聽裝啤酒,一箱24聽。
“這個價格促銷力度不算最大的,前段時間還有‘買一贈一’活動,實實在在打五折。”這名促銷員告訴記者,現在啤酒品牌多,每年的新品也不少,競爭越來越激烈。
記者在這個超市啤酒區看到,貨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啤酒,黃啤、黑啤、白啤,品類足有十多種,包裝從330ML、500ML到600ML、5L的都有,聽裝、瓶裝形態各異,單價從一元多到十幾元不等。
除了國產啤酒,進口啤酒在合肥市場上也越來越多。記者走訪多個超市之后發現,基本上每個超市都有進口啤酒入場,甚至有一些超市的“洋啤酒”也開始促銷。在望潛交口一個超市內,原產地標注為西班牙的啤酒,原價要6 塊多錢一聽,現在只要4.5元。
“這里除了西班牙的,還有德國、法國、日本等地的啤酒。”一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些啤酒本身也不算貴,從四五元一聽到十多元一聽不等,有促銷活動的話價格更實惠。隨著“洋啤酒”品類的豐富,現在超市里選擇進口啤酒的人越來越多,“價格不貴而且口味、濃度方面反饋都不錯,感覺比國產啤酒好賣。”
庫存增加,經銷商“叫苦不迭”
銷售終端的“促銷大戰”,其實反應到經銷商那里則意味著庫存加大、銷量下滑。陳先生做了10 多年的啤酒經銷生意,這兩年市場的不景氣讓他感觸很深。“今年夏天天氣那么熱,還有奧運會等各種體育賽事,按照往年經驗肯定是銷售大年。”陳先生說,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今年夏天不但沒有出現銷量大漲行情,反而出現庫存嚴重的情況,“今年銷量方面至少減少一成,前期預期較好,庫存比去年也多出不少。”陳先生告訴記者,他手頭就有幾萬箱的庫存。
“不只是我,現在做啤酒生意的,日子都比較難過。”陳先生說,他經銷的啤酒品牌,在全省市場能占三分之一份額,但是“基本沒有利潤啊,做得大反而虧得多啊。”
“這么多年都是低端啤酒在支撐市場,但這兩年這一塊兒的市場下滑厲害。”陳先生說,從他的銷售量來看,同比要降三成多,加上低端啤酒本身利潤就較低,“這一年算是白忙活了。”
市場慘淡,廠商財報很“難看”
行業的不景氣也直接反映到了各啤酒廠商的季度報告上面。今年上半年,各大啤酒企業業績紛紛下滑,其中華潤啤酒營業額同比下降1.8%,青島啤酒營業收入同比減少8.22%,百威英博中國市場總銷量較去年同期下降1.8%,另一啤酒巨頭嘉士伯的銷量更是下滑了8%。
日前,區域型啤酒代表蘭州黃河遞交了前三季業績報告。財報顯示,蘭州黃河前三季度營收5.57 億元,同比減少6.07%,凈虧損1913.56 萬元,同比下降123.98%。記者查閱財報獲悉,這是5 年來該公司首次出現營收凈利同比雙降。主要是因為主業競爭激烈,收入、利潤下滑。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啤酒行業品牌競爭與消費需求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由于中國等主要市場消費不振,2015 年全球啤酒銷售量在10 余年內首次負增長,其中最主流的標準啤酒銷量下滑超過2%。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費國之一,2015 年消費者飲用的標準啤酒占全球消費總量的26%。2015 年,中國啤酒行業銷售量同比縮水約5%,創下15年以來的低點。
調整格局,轉戰“高大上”市場
“低端啤酒確實賣不動了,以往太過依賴這一塊,現在一出問題經銷商都受不了。”經銷商陳先生告訴記者,價格兩三元一瓶的低端啤酒在他的銷售量中占比超過7成,但這些啤酒的銷量一年不如一年。
“中國啤酒最大的瓶頸在于,低端啤酒銷量下滑,高端市場卻沒有做起來,目前處于青黃不接的節點。”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認為,整個中國消費結構的升級和社會的老齡化,使得啤酒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發生很大變化。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隨著我國中產階級消費崛起,個性化需求出現,中國啤酒市場將出現兩大紅利,一是中高端紅利,未來普通低端產品將繼續下滑,高端、超高端產品上升;二是聽裝酒紅利,易拉罐目前市場占比已達到22%,且每年仍在保持增長。
此外,面對行業困境,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告白過去“跑馬圈地”式的粗放增長,推動行業洗牌,加快企業重組,在產品結構的調整上發力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