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幾年的深度調整之后,白酒行業逐漸回暖,迎來了新的復蘇周期。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年輕消費客群崛起,此時,如何實現酒業年輕化成為酒企關注的焦點。一份來自都市報的數據調查——《“90后”酒類消費圖鑒》顯示,隨著“90后”成為新一代消費主流,伴隨著社交聚會,以及商務宴請場景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并愿意進行酒消費,年輕市場具有充分的可挖掘潛空間。
當前“90后”酒類消費總體仍處于較低價位。其中,月收入一萬元以下的“90后”消費者占比將近8成,且6000元以下月收入,便占據40.6%。較低的收入反映出“90后”消費者的經濟水平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體現出“90后”消費者消費潛力巨大。從報告中披露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到,18-25歲年輕人在白酒、葡萄酒、啤酒上的消費金額占比均低于全站的占比,且低幅均達10%以上。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有數據顯示,目前“90后”消費者酒類消費更多還是處于體驗階段。其中,每月1單及1單以下消費頻率的占比超過半數,2單到4單的體驗式購買則超過三成。并且在白酒、葡萄酒兩大領域,300元以下的中低端產品仍然是為“90后”年輕人主要的消費價格帶。而在啤酒領域,則呈現出完全相反的局面。相比低廉的產品,“90后”消費者更愿意選擇單瓶10元以上的中高端產品。
在此背景下,不少酒企開始謀變,紛紛推出年輕化營銷策略,以貼近新興消費市場。作為最主流酒類的白酒產品,近幾年來,陸續有“精致”的小包裝白酒出現,也愈發受到“90后”消費者的青睞。不僅僅是白酒,不同的酒類均試圖通過刺激“90后”消費者的敏感點,以促進消費增長。
事實上,對于“90后”而言,酒類產品背后蘊藏的信息以及服務,仍是最為注意的關鍵點。并且對于這些屬于產品附加價值內容的部分,與價格敏感度已并駕齊驅。整體來看,經濟大省依然占據著酒類消費的最前沿。但在不同地域,“90后”消費者的酒類消費喜好也有所不同。北京、上海消費者在白酒、啤酒、葡萄酒的消費金額占比均高于全站的占比,酒文化較為多元。而廣東、浙江消費者則只偏愛葡萄酒,黑龍江、遼寧等東北省市更偏愛啤酒,河北、山東等地最愛白酒。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90后”對于酒搭配的人或景的追求更為細致,但對餐酒之間的搭配則較為隨性。富有情調的酒吧、熱力四射的夜場、或高級或普通的餐飲門店是“90后”年輕人們選擇飲酒的主要場所。并且“90后”年輕人們更愿意與親密的朋友互飲,工作場合雖然飲酒需求量頗大,卻很難遇到酒伴。
業內專家表示,隨著國內酒業市場的升級,“年輕化”逐漸成為酒類市場關注的焦點。尤其體現在白酒企業中,近年來,不少白酒企業通過轉變傳統古板的企業形象,在產品口味、包裝等方面進行創新,并倚靠當下熱點,推出新的產品或新的活動,推進年輕人對白酒文化的認可,進一步促進酒類消費提升。另外,也有觀點指出,酒業年輕化只是為挖掘白酒品牌潛在消費者的一種營銷行為。未來,如何通過酒文化賦能吸引包括“90后”年輕在內的廣泛消費客群,才是白酒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