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白酒巨頭頻頻聚首,從“川黔名酒,情系東北”到“汾陽酒博會”,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茅臺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保芳,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淼等出席場次最多,間或有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李曙光、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耀、安徽古井集團董事長梁金輝、陜西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秦本平、安徽迎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倪永培、山東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全平、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范祥福等等名優酒企一把手及關鍵決策人的積極參與,場場皆有共識,且有務實舉措,其戰略視野之高遠,業界空前,即使在整個民族傳統產業,亦屬十分罕見。
回顧名優酒企主動尋求行業共識的軌跡,最早見于2016年底,茅臺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保芳在的茅臺酒2017年度經銷商大會上的一次隔河喊話,提出將在2017年遍訪名優酒企,首先要向川酒的兄弟企業學習,第一站將拜訪郎酒。于是,20天之內的2017年1月13日,茅臺、郎酒、習酒、國臺這四家毗鄰于赤水河畔的醬香酒企業在二郎灘舉行新春懇談會。而在此之后,名優酒企業之間的交流開始成為一種新常態,名優酒決策者們開放共享的戰略思維普遍被喚醒,對于行業發展共識的思考越來越多。
在白酒產業調整進入深度期,名優酒成功繞過彎道開始新的沖刺之際,如此高密度的戰略共識的形成,對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無疑是有利的。在白酒產業上一輪的調整階段,戰略共識的缺失曾經帶來市場的極度震蕩,導致白酒產業調整的陣痛期長達8年之久甚或更長。但并非說行業共識不曾出現過,譬如白酒在國際化、時尚化、年輕化、互聯網+等領域,曾經有過許多共識,但不及本次共識來得如此深切而又有系統性。
本輪調整期到了深度攻堅階段,高頻次戰略共識的出現,將有利于縮短陣痛期,并加速產業的優化調整。然后審思之,發現其具典型的“共商、共建、共享”的時代特征。
其中較為典型的,就是李保芳9月28日在“中國名酒杏花村論壇上”所做的題為“做給行業看,帶著行業干——以名酒的責任與擔當引領白酒行業競合發展”的主題發言。
他認為,國內經濟持續下行和互聯網迭代創新席卷全球,跨界合作、競合發展已經常態的時代背景下,當前白酒正處于實體經濟轉型與行業深度調整并行的深水區,“行業健康發展還有很多險灘要涉,很多硬骨頭要啃”,名優酒企業有責任和擔當,引領行業,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同心協力“涉險灘、啃硬骨頭”。
因此他十分認同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淼提出的“文化同源、標準同訂、市場同拓、規則同守和危難同渡”的“五同”理念;诖耍痔岢隽“三大共識、四大合力”的系統觀點。
所謂“三大共識”,是指呼吁業界同仁思想同心、目標同向,特別是在文化、工藝和質量上,要有同根同源、同心同向的理念和思想。他尤其把文化作為三大共識之首,就是希望業界共同打好文化牌,通過文化入手、文化開路,傳播中國白酒好聲音,講好民族品牌的傳奇故事,推動中國白酒產品真正向中國白酒品牌轉變。而他又把質量堅持作為“共識”的關鍵,但不是為了給茅臺酒做廣告,而是強調白酒作為傳統飲品,其質量已不單是企業自身發展的事,而是關乎億萬消費者健康的大事。無論是“健康中國”的國策引領,還是適應消費者需求向健康飲酒升級的需求,白酒必須具有前瞻而渾闊的,以天下蒼生與適應時勢的戰略視野,恪守質量為先的共識。
所謂“四大合力”,就是呼吁行業擔當同行、盡責同步,把企業發展放在國內外經濟大背景下思考問題,放在行業發展的大平臺上審視自己,站在大局的高度,共同創造行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共同維護中國白酒的良好形象。一要加強行業自律,一同維護來之不易的良好發展環境和氛圍,謀求行業發展新未來;二要樹立行業形象,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更多精力放在加強管理、降耗增效、優化服務、恪守誠信上,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三要傾力為國效力,緊緊圍繞“弘揚精神、發揮作用”,以更加擔當、更加實干的自覺行動,為行業和地方發展出力,為同步全面小康盡責;四要傾力為民服務,以習總書記指出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為指引,把廣大百姓消費者的期盼和需求,作為不懈追求和動力,推動“名酒”向“民酒”轉變,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熟悉、認可我們的品牌,忠誠于我們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