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午間,青島啤酒(600600)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正在籌劃收購資產重大事項,為避免股價波動,股票自當日13時停牌。青島啤酒H股(00168.hk)也同時停牌。
青島啤酒突然停牌引發市場猜測,來自日經社的報道稱,日本飲料企業三得利控股將退出與青島啤酒的合資經營項目,同時會將雙方對半出資的公司的股份出售給青島啤酒,轉為向青島啤酒收取品牌授權費的模式。
“正在洽談中,目前還存在不確定性。”青島啤酒董事會辦公室一名負責人向新聞記者證實,相關公告將在10月19日發布。
青島啤酒與日本飲料企業三得利控股的合作始于2012年,當時青島啤酒通過全資附屬公司青島啤酒上海松江有限公司,以13.35億元的現金收購三得利中國在上海、江蘇的生產資產。
青島啤酒將自己在上海、江蘇的生產資產注入松江公司,而三得利中國同步向松江公司現金增資13.52億元,以取得松江公司50%股權。松江公司成為雙方的事業合資公司。
青島啤酒在華東地區的年復合增長率僅有2%,且產品結構較低,在青島啤酒董事會的構想中,通過與在上海、江蘇市場占據優勢的三得利的合作可以彌補青島啤酒在華東區域的短板,提高華東區域的競爭力,以對抗華潤雪花。
“兩家合并之后在華東地區銷售市場份額將成為第一,為青啤在全國布局上增加一個新的有力板塊。”申銀萬國當時的一份研報表示,當時三得利占據了上海地區的三成市場份額,“雙方合作后,兩家產能合計將占到華東地區的30%以上,今后對華東地區的市場控制力將提升。”
日經社的報道稱,雙方本希望通過合資共同攜手擴大市場份額,但是與中國第一大啤酒企業華潤雪花啤酒爆發了激烈的價格戰而最終陷入了虧損。與此同時,作為全球啤酒消費第一的中國,受經濟減速以及反腐的影響,2014年啤酒消費首次出現下滑。
報道表示,三得利認為與青島啤酒繼續合資經營無望取得較大增長,將在華業務的重點轉移到紅酒和洋酒上。報道透露,三得利將在2016年上半年之前,轉讓合資公司的全部股權,預計出售金額為100億日元-200億日元(約合5.33億元-10.66億元人民幣之間)。
三得利將公司股權轉讓后,將通過品牌授權的形式繼續允許青島啤酒生產銷售三得利的啤酒產品。
“上海地區三得利銷量還處在下降階段,但青島主品牌的銷量在上升。受制于限制條款,三得利品牌還將存在一段時間。近期三得利在上海地區推出了新鮮送業務,短期營銷費用投入很大,項目還無法實現盈利。”行業分析師的一份研報表示。
“啤酒行業已經走過行業頂點,行業周期開始逐步向下。”東興證券(601198)的一份研報認為,啤酒行業從2014年7月銷售旺季開始出現銷量下滑,持續到今年4、5月,啤酒行業下滑都在2位數。
全國啤酒行業內的五大龍頭企業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000729)、嘉士伯共同占據了全國80%的市場,青島啤酒的市場份額僅次于排名第一的華潤雪花,不過在五大龍頭企業中,青島啤酒確是今年上半年唯一出現營收和凈利雙降的企業,同時也是業績下滑最為嚴重的啤酒生產企業。
2015年半年報顯示,青島啤酒實現營業收入160.57億元,同比下滑5.26%,凈利潤11.99億元,同比下滑14.66%。
青島啤酒六個銷售大區(山東地區、華北地區、華南地區、華東地區、東南地區、港澳及其他海外地區)營收無一例外的出現全面下滑,二季度華東區、東南區、華南區銷售額同比下滑-15.17%、-11.31%、-8.01%。
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青島啤酒成為五大龍頭中唯一一個營收、凈利潤雙降的企業,不僅是因為共同面臨的市場下滑以及高端消費減少的影響,還源自市場份額第三的百威英博的蠶食。
“百威力爭行業排名坐三爭二,因此加快了全國化擴張的步伐,加大品牌宣傳,其主品牌“百威”市場定位與青啤重合,給青啤構成直接競爭壓力。上半年除了山東本省情況稍好以外,青啤其他區域市場都受到百威不同程度的蠶食,銷量下滑較為明顯。”浙商證券的一份研報表示。
公開數據顯示,百威英博依靠收購品牌上半年整體銷量增長9%,其中主品牌百威、哈爾濱、雪津單二季度增長3.5%,百威保持兩位數增速,百威英博也是五大龍頭企業中唯一逆勢增長的企業。
“雪花啤酒近幾年一直致力于升級品牌形象,提高中高檔產品占比來解決噸酒價格過低的問題,今年上半年銷量微降0.8%,收入增長6.1%,噸酒價格同比增長6.8%,帶動凈利潤大幅增長30.5%。”中信建投的一份研報認為,相較于華潤雪花和百威英博的較為進取的策略,青島啤酒似乎并無任何應對之策,相反在市場方面的投入仍在壓縮。
半年報顯示,公司廣告及業務宣傳費同比下降35%、促銷相關費用下降19.8%,帶動整體期間費用率下降0.32個百分點。
“若將來在市場、產品等方面沒有大的突破,僅靠收縮費用來維持凈利潤率的穩定將非常困難。”中信建投行業分析師黃付生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