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印發了白酒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文件吧,文件指出將會通過改革完成白酒的產業升級與結構優化,提高酒企的經濟效益。文件的側重點主要集中在對貴州白酒產品的結構進行調整、組建酒企梯隊、完成對我國白酒市場的全面覆蓋。
據悉,白酒行業在去年觸底,出現反彈苗頭之后,貴州省就意欲利用產業的升級帶動市場的復蘇。目前,貴州企業已經分門別類,在白酒行業找準了自己的位置:以茅臺為首打造大規模單品,以金沙、習酒為第二梯隊,形成完善的產品體系;在消費者注重白酒產區的情況下推出“整體品牌”概念。
貴州此舉,通過質量提升、營銷創新等共同作用,打破制約地方酒企發展的桎梏,將會為我國白酒行業謀求突破帶來新的啟示。
白酒在我國食品工業中占據較大比例,但是近年來消費意識的改變,工藝的限制以及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目前白酒工業高速發展的態勢已近成為歷史。白酒行業的周期性較強,主要來自于其釀造周期較長,因此在市場上,名酒的供應一直處于稀缺狀態。但是目前我國高度白酒消費占比開始下滑,整個白酒行業也要面臨重新洗牌,在當下惡劣的競爭環境匯總,白酒行業的轉機又在哪里呢?
今年以來部分白酒品牌由于控貨等原因導致價格趨勢性上漲,高端名酒如茅臺、五糧液等價格體系正式恢復。但是整體來看,本輪白酒周期性表現顯得有些缺乏“火候”,主要是由消費升級所驅動的,即是由消費結構產生變化而不是白酒行業的運營狀況發生改觀。
目前白酒行業的分化復蘇或許會成為接下來的主要趨勢,貴州打造各價位產品梯隊也睡由于目前白酒消費主力下移,二線名酒、中低檔白酒更受消費者青睞的原因。
如今白酒行業內,仍舊需要深度的調整,整個白酒市場將會由原來的渠道推動轉換成由消費者推動。隨著白酒品牌的消費市場逐漸下沉,酒企的銷售渠道也需要向下轉移。在廣大酒企積極開發城鎮市場的同時,小規模、地方性的酒企份額也將逐漸被壓縮,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酒企被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