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值全民“喝啤酒、吃烤串”的炎熱夏季,中國的啤酒行業卻“旺季不旺”,仍行走在寒冷的冰天雪地里。經過2004年至2014年“黃金十年”的高速發展后,中國啤酒行業開始步入低迷期,從2014年起,國產啤酒的產銷量出現長達25個月的下滑,收入和利潤也雙雙下滑。眼看著高端白酒行業的強勢復蘇,靠什么才能挽救啤酒行業的頹勢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國啤酒產量1758.7萬千升,比上年同期下降0.7%。自2014年開始,我國啤酒產量及人均消費開始走下坡。行業統計顯示,去年我國啤酒產量4141.67萬千升,同比下降3.7%;啤酒總消費量為4177.2萬千升,比2015年同期下降3.5%。
知名啤酒行業專家方剛認為,諸多因素共同疊加導致啤酒行業整體低迷,其中人口結構變化導致的需求下降與產能過剩是其主因。
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兼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分析指出,國產啤酒產銷量下降,主要原因是消費市場的碎片化和個性化發展趨勢以及人口老齡化現象。此外,進口啤酒飆升也加劇了市場競爭。
洋啤酒勢頭猛 國產巨頭業績均下滑
啤酒行業的潰敗,直接體現為中國酒企業績的持續下滑。2016年財報顯示,燕京啤酒實現營業收入115.73億元;凈利潤3.12億元,同比銳減46.90%,這已是燕京啤酒連續第3年業績下滑。2014年至2016年,燕京啤酒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35.04億元、125.38億元、115.7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7.26億元、5.87億元和3.12億元,呈現逐年下滑態勢。
燕京啤酒并非業績下滑的獨一份。2016年,青島啤酒實現銷量792萬千升,同比下降7.07%,營業收入下降5.53%,凈利潤下降39.09%。連續12年穩坐中國啤酒市場頭把交椅的華潤雪花,2016年營收雖然略有增長,但凈利潤僅6.26億元,同比下降6.04%。
“我們專門成立了一個洞察消費者群體的小組,首先要去了解的消費者需要什么,去不同的場所看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者他們的所思所想,以及他們在不同的消費場所重點喜歡看什么、玩什么和喝什么。” 華潤雪花生產中心質量總監鐘俊輝如是說。
近年,啤酒行業持續受到消費升級、年輕群體崛起、進口酒入侵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統計顯示,2016年我國進口啤酒總量達64.6萬千升,同比大幅上升20.0%。今年1-5月,進口啤酒24.73萬千升,同比增長8.91%。
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我國啤酒產量自2014年開始以每年平均3.6個百分點的速度下滑。據行業統計,2014-2016年我國啤酒產量分別為4493.33萬千升、4299.28萬千升和4141.67萬千升,同比下降3.1%、4.3%和3.7%。
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兼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強調指出,社會在進步,經濟基礎和消費能力都在增長,消費訴求也發生轉變,這促進了啤酒行業做調整,因為啤酒是個充分市場化的產品。
去產能+高端化 啤酒巨頭忙著轉型
面對行業整體持續低迷,啤酒企業紛紛開啟轉型之路,關閉虧損工廠、力推高端產品成了很多啤酒企業依賴的“御冬”法寶。
最近2年,大量啤酒企業關閉工廠,斷腕自救。華潤啤酒和重慶啤酒先后關閉多家虧損工廠。外企百威英博則關閉舟山的工廠。嘉士伯去年關閉并處理了中國市場的17家工廠。
據資料顯示,6月12日,燕京啤酒剛剛完成換帥,趙曉東接替李福成擔任燕京啤酒集團新任董事長,并兼任總經理,劉翔宇、謝廣軍任副董事長、常務副總經理。新領導層上臺后做了一系列的舉措改善業績,而關閉工廠則是其中之一。
7月7日,燕京啤酒在解答投資者的提問時對于關閉工廠的問題介紹說,2017年,公司提出了“抓兩頭,帶中間”的策略。一邊繼續支持、扶持優勢企業,保證優勢企業做大做強,一邊投入更多精力到劣勢企業,使其有所改觀。對于個別不再有存在價值的企業,經過權衡之后,可能會與地方政府協商后關廠,使公司的整體競爭力不斷增強。
由此可見,燕京啤酒出于成本控制、資源集中等方面的考慮決定關閉一些產能落后的工廠,這也是公司面對業績下滑態勢的無奈之舉。
珠江啤酒總經理王志斌則表示,我們除了創新產品品類以外,還建成我國首個世界啤酒歷史博物館和啤酒文化創意藝術區,努力踐行啤酒文化的創造和融合。
去年,珠江啤酒營收35.43億元,同比增長0.74%;凈利潤11.39億元,同比增長36.96%。其中,啤酒文化產業利潤對整體利潤的貢獻接近1/3。
高端化成了眾多啤酒企業的救命稻草。2017年一季報顯示,部分嘗試“高端化”的啤酒企業已開始業績“飄紅”。其中,青島啤酒營收同比增長2.6%,凈利潤同比增長8.51%。燕京啤酒營收同比增長2.12%,凈利潤同比增長13.85%。百威英博一季度實現營收129.22億美元,增長率為3.7%。
消費日趨個性化、年輕化,也使啤酒包裝出現了改變。據中國酒業協會提供數據,近三年500ml以上的啤酒產品占比每年均在下滑,而500ml、聽裝以及類型包裝形式則持續提升。
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兼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判斷,未來啤酒產品將向多樣化和多品種方向發展,隨著產業成熟度越高,越貼近產品的原始屬性,行業將迎來品質至上和價值回歸時代。
盡管一季報業績回暖,但并不能因此判定啤酒行業已經解除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