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塞上江南寧夏的葡萄熟了,大大小小的酒莊也忙開了。9月下旬,49家中央及省級主要媒體的60多名記者齊聚賀蘭山下,圍繞賀蘭山東麓葡萄文化長廊建設,開展大型采訪活動。
第一站是張裕摩塞爾十五世酒莊,歐式的建筑群坐落在銀川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占地1300畝。酒莊由煙臺張裕公司投資6億元興建,是一個集葡萄種植、高檔葡萄酒生產、葡萄酒文化展示、葡萄酒品鑒、旅游觀光等于一體的高檔綜合型莊園。酒莊內占地900余畝的觀光葡萄公園留住了記者的腳步,在秋日的陽光下,一串串紫色的葡萄十分誘人。
在長城云漠酒莊,記者遇到了瑞典釀酒師Slavina,她是和其他50多名世界各地的釀酒師來參加賀蘭山東麓釀酒師邀請賽的。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高度重視賀蘭山東麓葡萄與葡萄酒產業發展,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動葡萄與葡萄酒產業發展。除了釀酒師邀請賽,還有國際葡萄酒博覽會、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學術會議、中法葡萄酒設備技術展等,當地政府牽線搭橋的一個個大動作讓賀蘭山東麓葡萄與葡萄酒產業聲名遠播。
如今的賀蘭山東麓,確實有底氣揚名。這里已崛起大大小小酒莊72家,還有58家正在建設,其中不乏保樂力加、軒尼詩等海外名企。截至2014年,寧夏全區葡萄種植面積達到59萬畝,其中釀酒葡萄51萬畝,產量20萬噸,葡萄酒綜合產值達65億元,初步形成了5大葡萄酒產區。英國葡萄酒大師簡希斯羅賓遜將這里譽為中國最具潛力的葡萄酒產區。
潛力源自寧夏獨特的風土。寧夏回族自治區葡萄產業發展局局長李學明介紹,賀蘭山東麓位于種植釀酒葡萄的黃金緯度,這里日照充足,雨量適中,還擁有通氣性極佳的細沙土壤,可以種植高品質的釀酒葡萄。
賀蘭晴雪酒莊的幾位創立者就對釀酒葡萄的品質十分挑剔。容健是這里的掌舵人,也是寧夏葡萄產業協會會長。容健說,在賀蘭晴雪酒莊, 每噸葡萄的出酒率比別的酒莊要低。因為在釀酒時,他們只留下最好的葡萄,只做一款精品葡萄酒。他們的精益求精已經得到了認可,在2011年的英國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賽中,他們的葡萄酒榮獲最高獎。
像賀蘭晴雪酒莊一樣,寧夏的很多小酒莊正在不斷摘取越來越多的國際大獎,這些小酒莊托起了寧夏的葡萄酒大產業。當前,寧夏正在全力推進賀蘭金山、青銅峽鴿子山、紅寺堡肖家窯、銀廣夏4大試驗示范區建設,建設各具特色的酒莊集群。在賀蘭金山國際葡萄產業試驗區,政府投資建設了水、電等各項基礎設施,曾經的荒灘已經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葡萄種植園,一直延伸到賀蘭山腳下。
在山的另一邊,就是內蒙古的阿拉善和烏海。這里同樣處于葡萄種植的黃金地帶,陽光充足,20℃以上晝夜溫差,干燥的氣候條件,富含礫石、鈣質、透氣良好的半沙質沙壤土,十分適合優質釀酒葡萄的生長,這些都足以支撐起天然沙漠有機葡萄酒的品牌。近年來,內蒙古的葡萄酒產業迅速發展,一些酒莊也已經名聲在外。
在寧夏的采訪中,類人首酒莊莊主馮清向記者表示,這里每一個酒莊的發展都離不開賀蘭山東麓產區這個品牌的影響力,只有抱團發展才有出路。這一思路,也值得內蒙古自治區的葡萄酒生產者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