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中糧進口酒事業部總經理李士祎首次向媒體披露:上游正加緊對法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美國等主產國的葡萄酒產業優先并購。
他表示,中糧的目標是成為世界級酒業巨頭,目前中糧酒業并購在業內屬于前十水平,明年會迎來一個爆發,并購數量級達到業內前三,大概后年會居于業內頂尖地位。
在回答提問時,李士祎表示,目前中糧進口酒事業部用于投資的資金夠用,沒有任何壓力。之所以目前中糧酒業板塊的海外并購處于相對低位,是因為中糧集團更看重并購品質和性價比,目前好的并購機會還是不多。
“但世界經濟的不景氣帶給中糧集團機遇,中糧進口酒事業部將會依托頂尖的專家資源為并購把脈,以期為國內消費者帶來最好的酒類體驗。”李士祎說。
“上游,我們正在構建世界酒類全明星版圖。投資或合作的國外葡萄酒莊已經全部覆蓋12個主產國的36個產區,已經進口50多個葡萄酒品牌和新舊世界列級名莊酒,SKU數量達到406個;合作德國啤酒品牌1個,SKU5個。”李士祎接說,下游的五大商業模式均將由中糧集團的酒業板塊來運作,致力于成為國內最大的進口酒產業鏈整合平臺。
“我們要短期做貿易,長期做產業。”李士祎坦承,中糧的酒業板塊,目標是成為類似美國星座的世界酒業巨頭。
以資本為后盾 主動控制上游
“對中糧進口酒的銷售,中糧集團沒有制定具體的目標,但肯定不僅僅是停留在貿易階段。”李士祎說,中糧進口酒事業部愿意花時間,以資本為后盾,甚至去主動控制上游。”具體方式有戰略性合作世界名莊酒上游資源,代理國際暢銷品牌、參控股酒莊、聯合合作伙伴開發專屬品牌等,最終目標是整合上下游,成為類似美國星座的世界酒業巨頭。
中糧進口酒事業部上游發力的背后,是進口酒新一輪的瘋狂。知名酒業咨詢海納機構分析認為,2015年是進口酒的井噴期。
來自海關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全國葡萄酒進口量同比大增54.9%;1-7月增長29%。
按照葡萄酒數據互聯網提供的數據,2013年各國人均葡萄酒飲用量,中今年5月,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葡萄酒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安德森教授發表觀點:“未來3年中國葡萄酒消費量將增加60%,到2018年中國葡萄酒進口量或增至7.9億升。”
“進口葡萄酒的增長速度相當快,是反彈性質的,已超過以往高點,還在繼續增加。”李士祎說,未來十年,葡萄酒至少三倍到四倍的增長空間還是有的。今年進口酒量的增長速度大概會保持三年,兩年過后就翻一倍了,再年均增長24%。20%以上的增長維持五六年,就已經是4倍了。
“進口酒的發展趨勢這么好,所以我們要把進口酒價位從零售價幾十元開始進行布局,一定讓老百姓每天都能喝得起。”李士祎說,中糧以資本為后盾,主動控股上游,要和美國星座一樣,構建世界酒類全明星版圖。
據他介紹,中糧進口酒目前的主流價位是58元到158元之間。“和我們合作的都是國外大廠家,中糧進口酒最看重的是品質穩定和性價比。”李士祎說。
在布局進口葡萄酒矩陣中,中糧·名莊薈加入了進口啤酒作為產品組合。今年,是中國啤酒的轉折點,進口啤酒的爆發期。知名酒業咨詢公司海納機構在報告中指出,進口啤酒在中國將成為下一個進口葡萄酒的格局。過去三年,進口啤酒的進口量在國內都保持在60%-70%的增長。
李士祎表示,國產酒在中國市場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會有特別好的長期表現。但對中糧集團來說,以資本的手段并購酒莊,進口酒和國產酒都是自身業務。目前,整個中糧集團55%的業務來自于海外,45%來自國內。
他認為,中糧集團未來55%的業務將來自國際業務。中糧酒在中國賣,以后更多是在世界范圍賣。
拉攏白酒廠商 打造進口酒產業鏈整合平臺
“中糧進口酒擬用一年的時間彌補銷售短板,打造五大商業模式,即通過建立中糧1000“E+名莊薈”商業模式、打造中糧進口酒500優商工程、讓200個名莊酒商加入、挑選100個品牌合伙人,同時打造中糧·名莊薈的全網營銷商業模式包括O2O,依靠中糧集團強大的品牌輸出和資本實力,以平臺化的形式整合中國的進口酒產業鏈。”10月9日,在中糧集團總部,李士祎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海納機構總結:進口酒行業面臨的兩大困局一是進口酒“三無”:沒有超級品牌、沒有暢銷單品、沒有主流模式;二是進口酒價格虛高。經銷商或品牌營運商的國際采購鏈條長,導致沒有價格競爭優勢不得不賣高價。甚至相當多的沒信譽的商家欺騙消費者,賺取暴利。
“信譽安全、資本實力強、品牌強大,這些都是中糧集團的優勢所在。”李士祎說,但要縮短產業鏈,把如此多的國際品牌整合到一起,成就世界酒業巨頭霸業,必須把觸角伸到市場的每個終端,包括商超、煙酒行、餐飲、夜場、團購等,這就需要廠商共同努力,打造一個進口酒產業鏈整合平臺。
“老的業務模式是一個高成本的模式。這個成本有兩個,第一綜合運營費用特別高,第二產品費用高。”李士祎解釋,2012年前,進口葡萄酒的毛利確實很高,進口商采用人海戰術以直營模式為主,造成一個非常高的綜合運營成本。那個時候經銷商進了很多名莊酒,產品庫存很高,結果名莊酒跌價后造成虧損至今。
“我們要進行模式的重新構建,即下游構建進口酒全渠道營銷體系。中糧酒業不光提供產品,還提供服務,我們每款酒通過組合用五個營銷模式出去,是產品加真正意義上的服務。”他說,中糧·名莊薈組建了名莊薈葡萄酒學院,又組建設計中心,這些都是知識性教育,還開發了精品酒莊游項目等,這些都是服務。
中糧把國際品牌與中國市場深度合作,包括引入中國成立合資公司,而有實力的白酒廠商未來將參與其中。
“我們要合作的白酒廠商是具有特別強大的渠道能力和執行能力的公司。”李士祎說。大廠是指一個省或幾個地級市數一數二的白酒龍頭企業。大商是指一個省或幾個地級市網絡覆蓋能力強的大經銷商。“屆時,他們也可能做白酒,也可能做其他的產品,也可能有一些其他進口產品。好多產品形成好多組合,就能把大的渠道打開。”他說。
五大商業模式,特別是線上線下將存在較明顯的利益沖突,中糧進口酒事業部如何解決?李士祎認為線上只是渠道中的一種,中糧對經銷商將會有不同的利益保障機制,但可以確定的是線上線下將會同價,線上將成為線下的有益補充。
當筆者問到如何看待酒業O2O時,李士祎表示線上也是渠道中的一種,但從中糧集團著重于線下的布局來看,也許中糧更看好經銷商線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