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壓價,還大面積斷貨,這么牛的銷售政策,只能用一個理由解釋,那就是不愁賣。
據媒體報道,截至9月19日,以53度飛天為代表產品的茅臺醬香酒公司已提前100天完成銷售額43億元的任務,銷售額達43.06億元,同比增長226%;完成銷量2.04萬噸,同比增長153%,任務完成率達78%。眼看下半年后,國慶、中秋、春節等節慶紛至,茅臺不怕賣不動,只怕不夠賣了。
高端白酒一路高漲,次高端白酒也必然受益于聯動效應。加之茅臺、五糧液啟動高價控量,一些消費者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成為次高端白酒新客戶。
記者從白酒經銷商處獲悉,9月中旬以來,包括五糧液、瀘州老窖、汾酒在內的不少品牌都發布了漲價通知,價格上調在10%左右,還有不少酒企預計從10月1日起對產品售價統一上調。其中僅9月份,劍南春就兩度傳出調價消息,劃定最低價格紅線。9月13日,市場流出了一份有關劍南春酒廠調價的文件顯示,要求在10月22日前,各辦事處按照不低于418元/瓶的標準,完成對煙酒店終端價格標簽更新;已有的標簽價418元/瓶,要求在原有標價基礎上提高15元。此前的9月11日,水晶劍價格調整的通知顯示,要求自10月10日起,52度水晶劍統一零售價格不得低于398元/瓶。
對于次高端白酒集體漲價,調價函中多聲明,從8月份起,白酒的包裝材料價格便開始猛漲,導致成本明顯上升。不過業內人士也認為,這與旺季臨近,高端酒量受限不無關聯。
“雖然近期調價函是發了不少,但終端方面次高端白酒漲價還尚不明顯。”酒特賣上述負責人介紹,近期國窖1573在終端每瓶提價了七八十元,劍南春普通版提價約每瓶30元,洋河系列幾乎沒有價格變動。相比此前高端白酒的幾乎翻倍上漲,次高端品牌漲價幅度不大。
對于近日市場有傳言稱,洋河本輪中秋節全國配額已基本搶完,銷售同比大增的說法,上述負責人表示并未有直觀感受。他表示目前店內二線白酒供應量仍十分充足,還未出現銷量大幅增長的情況。
股價與酒價齊飛的2017
對于基本面的變化,A股向來十分敏感。隨著酒業整體復蘇,白酒板塊也在2017年收獲大牛行情。
2017年至今,Wind中信食品飲料指數從約8750點,上漲至約12000點,漲幅超過37%。而在白酒板塊中,以貴州茅臺領銜,五糧液、水井坊、山西汾酒、古井貢酒、沱牌舍得、洋河股份等個股均刷出了歷史新高。
這一年,貴州茅臺股價一路突破400元大關,擊破500元高點。就在9月29日,貴州茅臺股價盤中突破525元/股,較年初的約329元/股,已上漲近60%,穩坐A股最高股價寶座。這一年,貴州茅臺以12.56億股總股本計算,總市值突破6500億元,不僅碾壓中石化,更超越帝亞吉歐,問鼎全球酒業市值最高的王座。
而在2017年內,五糧液最大漲幅超過74%,水井坊最大漲幅近130%,山西汾酒最大漲幅超過129%,沱牌舍得、洋河股份、古井貢酒也分別錄得約77%、50%、40%的最大漲幅。
白酒行業的絕地反彈是否還能持續?旺季以來,利好預期消散后白酒股后市是否依然可期?
招商證券研報認為,展望三季度, 10月中茅臺集中放量結束,禁酒令等利空釋放基本結束,其他版塊漲幅到位,白酒利空消失利多顯現。預計三季報整體將較上半年更亮眼,單Q3茅臺、五糧液皆預計收入利潤30%以上甚至40%。往明年看,茅臺、五糧液引領高端漲價和業績動力,劍南春引領次高端漲價動力,汾酒引領次高端業績動力,名酒競賽加速整合行業。估值切換跨年行情幾乎必然。近期利空因素對投資者信心影響已顯著下降,市場逐步認知三季度強勁報表,股價吸引力已充分顯現,開始步入上行周期。預計中秋國慶旺季、三季報披露,以及秋季糖酒會將再度引爆板塊行情。
中泰證券研報稱,臨近旺季酒企捷報有望密集出爐,利好催化下旺季有望迎來向上行情。 經銷商一般提前45天開始準備中秋旺季備貨,當前9月已接近尾聲,經銷商備貨已基本結束。酒企捷報頻傳,洋河已完成全年任務,中秋配額基本搶完;茅臺醬香酒提前100天完成全年任務,收入、銷量同比增長226%、153%;五糧液重拳處罰 6 家違規經銷商,整頓價格、渠道體系,積極備戰旺季。臨近旺季,酒企利好數據有望集中發布,提振市場情緒,催化劑帶動下近期有望迎來一波旺季行情。保守預計,此輪白酒的景氣周期可以持續到2018年底。
安信證券研報也表示,未來茅臺逐年穩步提價可行性加大,行業景氣周期拉長,白酒板塊投資周期加長?傮w上認為高端白酒應無懼短期擾動,2018年預計政策面擾動將顯著弱于 2017年,高端白酒兩價穩步上漲可期,風物長宜放眼量。
中秋節飲酒的習俗已沿襲千年
每個節日背后都有一段故事,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飲酒習俗、文化豐富,在重大節日中,飲酒亦十分講究。
中國人一年中的幾個重大節日,都有相應的飲酒活動,如端午節飲“菖蒲酒”,重陽節飲“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間,春季插完禾苗后,要歡聚飲酒,慶賀豐收時更要飲酒,酒席散盡之時,往往是“家家扶得醉人歸”。
自古以來,中秋佳節除了賞月、月餅,飲酒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項目”。
中秋節又稱仲秋節、團圓節,時在農歷八月十五日。在這個節日里,無論家人團聚,還是摯友相會,人們都離不開賞月飲酒。
中秋之時,一般氣候清爽,月亮也顯得格外明大;酷夏剛過,嚴冬未臨,氣候也十分宜人;加之正逢收獲的時刻,新禾登場,瓜果飄香,酬謝神明,開宴飲酒,也是自然之事了。
飲酒,是伴生于賞月的另一習俗。中秋節飲酒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漢代,漢朝的天子在八月里要飲用釀制工藝及其復雜的“酎”酒。唐代已有了登臺觀月、飲酒對月的活動,《天寶遺事》 就記載了熄滅燈燭在夜色之下進行的“月飲”。
宋代太宗時,正式確定農歷八月十五位中秋節,《東京夢華錄》中曾記錄過背誦汴京中秋節的盛況,而《夢梁錄》則記載了南宋臨安中秋的熱鬧。到了明清,祭月、賞月、飲酒之風更是沿襲不斷。時至今日,中秋節就意味著家人團聚,賞月和飲酒更是必不可少。
文獻詩詞中對中秋節飲酒的反映比較多,《說林》記載:“八月黍成,可為酎酒”。五代王仁裕著的《天寶遺事》記載,唐玄宗在宮中舉行中秋夜文酒宴,并熄滅燈燭,月下進行“月飲”。韓愈在詩中寫道:“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
到了清代,中秋節以飲桂花酒為習俗。據清代潘榮陛著的《帝京歲時記勝》記載,八月中秋,“時品”飲“桂花東酒”。直至今日也還有在中秋節飲桂花酒的習俗。
每逢中秋之夜,喝一杯桂花酒,歡聚一堂,合家甜蜜,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的享受。屈原的《九歌》中,便有“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中秋節喝桂花酒的習俗主要源于中秋神話故事中,與嫦娥、玉兔同守廣寒宮的吳剛一直在砍的是宮門前的桂樹,月宮常年有桂花飄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