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黃金周已于昨天結束,記者注意到,除了傳統的酒水銷售旺季外,節慶旅游高峰也使得酒文化旅游再度升溫,成為國慶長假的又一焦點。
據國酒茅臺廣播電視臺報道,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每日進入茅臺鎮的游客達5萬多人次,中國酒文化城已接待游客上萬名。另據了解,茅臺鎮還將于10月8至9日舉辦傳統祭水大典、重陽狂歡夜活動及篝火晚會等活動,讓游客充分體驗茅臺酒文化的魅力。
張裕在國慶黃金周期間舉行了葡萄酒狂歡節,通過組織開展采摘節等活動豐富葡萄酒文化旅游內容,旗下酒文化博物館還舉辦了“國慶有禮之張裕風采”系列活動吸引游客光臨。此外,北京雁棲湖也在國慶長假期間舉行啤酒節活動,來自德國的釀酒師為游客提供了口味純正的德國啤酒,豐富了游客的假日生活。
國慶黃金周所反映的“酒+旅游”熱潮,實則是酒文化旅游近年來不斷成長的一個縮影。隨著行業整合不斷深化,旅游也正成為酒企和行業新的增長極。
“酒+旅游”引來酒企、政府廣泛關注
近年來,植根酒文化發展旅游產業成為越來越多酒企實現收入的多元化的路徑之一和地方政府重視的產業發展方向。一線酒企和區域知名品牌都加快了布局“酒+旅游”的步伐。茅臺、五糧液、洋河、汾酒等名酒品牌紛紛同地方展開合作,利用當地資源及品牌優勢挖掘酒文化旅游項目。河南、湖南、山東、安徽等區域內知名酒企也在不斷加碼基礎設施建設,并通過開發廠區參觀路線、組織相應文化宣傳活動等方式吸引游客。
“酒+旅游”的行業趨勢不僅被酒企所認同,也吸引了流通商的關注。在9月8日舉行的2016中國酒業協會白酒酒莊聯盟年會上,1919董事長楊陵江表示,將聯合中國酒業協會聯合打造“酒莊原產地旅游”,為酒企與消費者搭建面對面溝通橋梁。“未來3年,1919將利用線上線下渠道,組織100萬的消費者到國內國外酒莊進行參觀旅游。這是中國酒業一次全球性的,面向大眾消費者的酒莊原產地旅游活動。”楊陵江表示,1919會借助大數據和遍布全國的門店來做好酒莊的傳播品鑒和推廣活動。
酒企、酒商在旅游產業上的不斷嘗試也推動了國內諸多酒類產區旅游業的興起和發展。以茅臺鎮為例,目前當地謀劃實施的有關環境整治、交通疏解、旅游開發等項目共57個,總投資已達109.5億元。仁懷市副市長鄧帆表示,通過打造酒莊等提升旅游配套功能,讓游客了解醬香型白酒的工藝,感受酒文化和企業文化,最終也會帶動白酒的銷售。今年5月,貴州省第十一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茅臺鎮召開,也凸顯了茅臺發展酒文化旅游產業的決心。
與白酒產區類似,國內葡萄酒產區也在致力于推進旅游產業的開發。來自煙臺市葡萄與葡萄酒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納入煙臺市統一監測的張裕酒文化博物館、張裕國際葡萄酒城之窗、中糧君頂酒莊三處景區共接待游客50萬人,實現景區收入6069萬元。煙臺產區中的張?ㄋ固鼐魄f、蘇各蘭酒堡、國賓酒莊、西夫拉姆酒堡、瑞楓奧塞斯酒莊、威龍龍湖酒堡等一批新葡萄酒旅游熱點正在形成。除煙臺外,在進口葡萄酒不斷涌入國內的背景下,賀蘭山、秦皇島、房山、懷柔等國內知名葡萄酒產區都在積極拓展旅游產業鏈,通過“葡萄酒+旅游”探索新的增長方式。
聯姻旅游業 行業調整進一步深化
酒業聯姻旅游業,除了為酒企在收入了利潤方面產生經濟效應,也對進入深度調整的酒類行業產生影響。旅游業同酒業的深度融合,為酒企文化及品牌的宣傳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河南省酒業協會秘書長蔣輝表示,白酒企業做工業旅游,與市場因素關系不是太大,而是企業給予未來發展的一個戰略布局。通過發展工業旅游、“酒莊游”等多種形式的旅游產業,酒企得以縮短同終端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更多消費者得以通過游覽了解或參與到酒企的生產過程當中,體會酒企文化及品牌內涵,從而增強消費者黏性,為產品銷售打下良好基礎。
旅游業也促使酒企在管理和創新方面進一步走向精細化。9月27日,茅臺國際大酒店開業,為茅臺在酒店、餐飲、會展服務等多方面打下基礎。通過涉足旅游業,酒企得以進一步進入與旅游相關的餐飲、交通、服務等產業,從而使盈利渠道進一步細化。同時也促使酒企在管理、營銷、服務等多方面加強創新,優化其產業結構。
而對于行業而言,通過發展旅游產業,酒文化得以在消費者特別是新生代消費者心目中的傳播。多元化的宣傳方式不僅迎合了當前消費升級的需要,同時對于正處于變革調整時期的行業而言也將有著很好的筑底作用,旅游業同酒業的深度融合也或將為行業整合提供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