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下午,以“中國白酒消費新常態及對策”為主題的中國白酒消費新常態及對策圓桌論壇在“中國酒城”四川瀘州市的賴高淮酒文化博物館舉辦,來自中國消費經濟學會、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發展研究院、北京工商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南民族大學、重慶工商大學等白酒消費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中國白酒消費新常態及產業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國消費經濟學會會長、成都市社科聯主席、西南財經大學成渝經濟區發展研究院院長楊繼瑞教授表示,青春范、親民價、文化魂、品牌力、健康態,已經和正在成為酒企面對白酒消費新常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思想。白酒生產和流通企業應該樹立起對中國白酒的品質自信、文化自信和產業自信,并通過現代酒莊的建設,以及與現代酒莊鏈接的白酒電商、各類白酒直銷店特別是成千上萬網格狀的白酒社區店和微店,實現白酒產業鏈在新形態下的高效貫通和短距離配套,同時實現供給側結構性升級和城鄉、產業、業態、供求兩側、線上與線下的“五個統籌”。
重慶工商大學金融學院長江學者、博士生導師潘和平教授認為,白酒是中國文化的高端成分,賣酒不是賣飲料,而是貢獻高尚文化。在互聯網時代,白酒產業可以進行以下創新:包括通過白酒作坊的VR,實現釀酒生產過程的透明化,抓住白酒釀造的工業4.0實現個性化白酒定制訂購,以虛擬現實和混合現實體驗實現白酒文化體驗游,如城市白酒文化體驗中心、以酒莊為中心的觀光風情旅游,白酒作為金融資產開設中國白酒期貨市場等。
西南民族大學副校長恩佳副教授認為,酒業和旅游業都是西南各省的優勢產業,兩者結合具有巨大的空間和潛力,須要盡快改變各自為政,不能優勢互補的弊端。產業轉型發展不是資金的問題,而是思想轉變的問題。發達國家和國內先進省份的酒業和旅游業相互結合已成為一種趨勢,其轉變及模式是可以模仿的。有意識地使四川酒文化成為四川旅游文化的一支“勁旅”,從而積極發揮其旅游效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書記、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章群教授分析了中國白酒金三角白酒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她表示,中國白酒產業黃金十年增長期(2003-2012)的高速增長已經成為歷史。受通貨膨脹、經濟增速下滑與限制三公經費三重因素和國際酒類品牌紛紛搶占中國市場的影響,高端白酒量價齊跌,白酒產銷量占整個飲料酒總產量的比重逐年下降的現象也較為突出。但從“中國白酒金三角”白酒企業的市場集中度、企業經營效率看,整個區域整體發展都很健康,當前的產業調整是一個擠泡沫、去偽存真的過程。
中國消費經濟學會常務副秘書長、西南財經大學消費經濟研究所所長張恩碧教授認為,在白酒大眾化消費新趨勢下,消費者對白酒的品牌和質量問題更加關注。他表示,建立白酒質量可追溯體系,應當成為中國白酒產業的發展新趨勢,要推動追溯鏈條向原料供應環節延伸,實行全產業鏈可追溯管理。
此外,中國消費經濟學會副秘書長、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教授,西南民族大學校長、博士生導師曾明教授,中國消費經濟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西南財經大學科研處毛中根教授及中國消費經濟學會常務理事、湖南施韻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德升等也為新常態下白酒消費與白酒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作為此次論壇的配套活動,國際釀酒大師酒文化博物館于9日將在瀘州開館。館內陳設有國際釀酒大師賴高淮著作的珍貴手稿和一系列體現中國千年酒文化的古文物青銅器、雕花酒罐等。國際白酒釀酒大師賴高淮還將發布其新書《中國白酒六十年回顧與展望》,講述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白酒事業的發展和對未來市場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