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懷,一張飄滿酒香的請柬,一座記憶中醉美的城市,一座讓世界陶醉的城市。盡管受到行業深度調整的較大影響,但是仁懷醬香酒以其優良的品質和穩定的消費市場等因素,在國酒茅臺的強力引領下,實現了逆境中開創了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局面,仁懷醬香市場認可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生產、銷售穩定增長,產業發展態勢良好。2014年,仁懷經濟發展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2.87億元、財政總收入171.54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83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48元;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省經濟強縣(市、區)第一方陣,成功入選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和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雙百強”縣市。
今年上半年,仁懷白酒產量18.74萬千升,同比增長14%。白酒產值252.14億元,同比增長17%;其中茅臺酒廠193.73億元,同比增長18%。全市規模白酒增加值222.59億元,同比增長17%。“全國醬香型白酒知名品牌示范區”創建通過國家質檢總局驗收。
戰略重組 醬香稟賦不斷提升
自2012年年底以來,全國白酒行業進入了深度調整期,全國白酒產業普遍存在銷售乏力、市場疲軟的現象,在此背景之下,仁懷醬香酒產業也不能獨善其身,增速放緩、利潤下降,產業發展受到一定程度影響。2014年3月,為應對行業深度調整,仁懷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仁懷醬香酒產業發展的意見》,圍繞 “一看三打造”和“雙千億,兩率先”戰略目標對具體工作措施的進一步細化, 《意見》從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強化品牌宣傳和市場營銷、嚴格產業準入和質量監管、優化資源配和要素保障四個方面提出了促進產業發展的保障措施。
今年,為鼓勵酒類企業利用市場做好品牌推廣、開放合作,提升酒類產品貿易成交量,繁榮發展醬香白酒產業,仁懷又出臺了《仁懷市酒類交易市場建設扶持辦法》,《辦法》重點對交易平臺和入駐企業進行扶持,計劃通過一至三年的努力,將大中華白酒交易中心、國酒城白酒展示中心等交易平臺建設成為集市場交易、期貨交易、現代物流、國際貿易、電子商務、文化旅游、品鑒體驗等功能齊全的酒類交易市場,打造成為外來客商感受中國酒都醬香酒文化的窗口,推動仁懷醬香酒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十三五”期間,仁懷將按照1個千億企業引領、3個100億企業支撐、10個10億企業帶動、40個1億元企業跟進思路,大力發揮“1314”白酒工業骨干集群的轉型支撐作用。開展“酒業戰略重組和產業層次提升五年行動計劃”。推動白酒產業由粗放型、零散型 、雜亂型向集約型、集聚型,集團化、規;、標準化轉型升級。
遵義市委常委、仁懷市委書記張翊皓表示,面對目前白酒市場相對低迷,政企必須要轉變思維,保持信心,在行業低潮中尋覓機會,利用好仁懷醬香酒的獨特優勢,逆勢而上。
扶持龍頭 品牌梯隊逆勢上揚
市場激蕩,品牌為王。仁懷是馳名中外的中國酒都,國酒茅臺的故鄉,中國醬香型白酒的發祥地。在7.5平方公里的茅臺地域,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不可復制性,醬香型酒生產釀造工藝的復雜性和獨特性,成就了醬香型酒的稀缺性、唯一性、獨特性。
仁懷按照“扶持龍頭、創建品牌、擴大市場”思路,研究支持企業爭創馳名品牌、著名商標的政策措施,抓好仁懷醬香酒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認證。目前,仁懷全市共有注冊生產銷售白酒企業1167家,白酒銷售企業869戶,白酒生產企業298戶,注冊商標2606件。在品牌戰略引領下,現有“中國馳名商標”6件,“貴州省著名商標”118件,“貴州省名牌產品”15個,貴州十大名酒4個。今年,新增全國馳名商標1件,貴州省著名商標20件。
擦亮老品牌,培育新品牌。仁懷立足市場,著眼消費群體,不斷培育醬香白酒新品牌上市。今年以來,貴州茅臺股份有限公司醬香核心產品貴州大曲以銳不可當之勢“向黔挺進”,在貴州遵義、六盤水、凱里等地上市;茅臺酒股份公司中高端醬香白酒品牌王茅酒、華茅酒在民航系統成功上市;茅臺集團大河酒六款產品“挺進中原”在河南省鄭州火爆上市,以消費群體價格的接受度和產品的認可度,受到廣泛青睞,為白酒品牌拓寬了廣泛的市場空間。
未來五年,仁懷力爭創中國馳名商標10件以上、著名商標120件以上,形成合理的白酒品牌梯隊,不斷提高仁懷醬香白酒話語權和市場影響力。
市場拓展 “總部經濟”模式創新
仁懷按照“政府引導、酒協搭臺、企業唱戲”方式,引導白酒企業創新營銷模式,積極參與“仁懷醬香酒中國行”等推介活動,充分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和電商平臺拓展銷售市場。
今年,為鼓勵酒類企業利用市場做好品牌推廣、開放合作,提升酒類產品貿易成交量,繁榮發展醬香白酒產業,仁懷出臺《仁懷市酒類交易市場建設扶持辦法》,對交易平臺和入駐企業進行扶持,計劃通過一至三年的努力,將仁懷大中華白酒交易中心、國酒城白酒展示中心等交易平臺建設成為集市場交易、期貨交易、現代物流、國際貿易、電子商務、文化旅游、品鑒體驗等功能齊全的酒類交易市場,引導地方白酒企業進駐發展“總部經濟”推動轉型。打造成為外來客商感受中國酒都醬香酒文化的窗口,推動仁懷醬香酒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仁懷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力度,按照“模式創新、產品多樣、引金入仁”思路,圍繞“金融信用市”創建,深化銀政、銀企合作,做好企業融資擔保和信貸服務,引導推出1至2個符合白酒產業實際的創新金融產品。創造條件扶持1至3家企業“新三板”上市。政策鼓勵支持白酒企業上市融資,幫助企業解決過渡時期生產建設資金難題,先后與當地金融銀企合作,達成向仁懷白酒企業注入貸款資金協議,為規模以上企業提供100萬到500元小額貸款。同時,仁懷還從企業土地征用分期分批交納土地出讓金,積極為企業辦理產權、盤活企業資產資本、優化發展環境等方面給予企業支持,幫助企業實現升級轉型。
政策引導 標準體系規范發展
為推動白酒規范發展,仁懷編制完成醬香酒地方標準體系。該標準體系由仁懷市酒業協會組織全市獲QS證酒企共同實施,為仁懷醬香酒產業實現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撐。
仁懷醬香酒地方標準體系包括半成品酒標準、生產技術標準、年份酒認定及管理規范、仁懷醬香酒真偽鑒定規范等。該標準體系既能讓醬香型白酒半成品、生產技術、年份酒認定有據可循,又可以促進酒企按標生產、按標定質,而醬香酒行業產品品質也可以得到整體提升。貴州大學釀酒與食品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吳天祥認為,制定高標準的仁懷醬香酒輪次基酒和綜合基酒標準體系能有效提升仁懷醬香酒品質,促進仁懷醬香酒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提升仁懷醬香酒的核心競爭力,對仁懷醬香酒產業發展,特別是仁懷醬香酒在全國醬香酒產業中的技術和標準話語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有效監管白酒小作坊也是傳統酒業升級換代的重要一環,貴州是全國白酒小作坊監管的試點省,而仁懷市是貴州省白酒小作坊試點城市,至今已有省內外多個市場管理局到仁懷學習白酒小作坊監管的經驗。
仁懷對小作坊的質量安全要求很高,規定仁懷境內白酒小作坊只能從事固態法白酒生產,嚴禁使用含塑化劑的管道、窖池和包裝物。此外,還強調對作坊監管實行社會共治、屬地管轄原則,小作坊申請登記時必須經所在地街道辦事處或村委會同意并接受其管理,并且只有在取得營業執照并按取得小作坊登記證后方可從事白酒生產加工。依照嚴格的準入制和社會共治的要求,最大限度規避小作坊白酒質量安全隱患。目前,仁懷市加強白酒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的工作日前已經進入普查階段,年內將對普查合格的仁懷白酒小作坊登記發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