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上市企業半年報業已全部出爐,行業格局愈發明朗。根據中報披露的數據,一線名酒優勢明顯,茅臺、五糧液、洋河營收分列前三,占19家上市酒企營收近七成份額。在行業整體回暖的趨勢下,以瀘州老窖、汾酒、水井坊等為代表的區域性名酒也開始出現分化。從整體上看,行業復蘇也帶動了新一輪的白酒漲價潮。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茅五洋”領跑優勢明顯
上半年財報季于8月底落下帷幕,中國酒業交上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
作為行業龍頭老大,茅臺業績遙遙領先。8月1日晚間,貴州茅臺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33.97億元,同比增長38.06%;凈利潤157.64億元,同比增長40.12%。
在2017年財報中,五糧液曾制定了380億的營收目標,如今已完成過半。根據半年報,2018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214.21億元,增長37.1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71.1億元,增長43.02%。其中,酒類主營業務營收約為203億,同比增長37.09%。
另外,洋河上半年營收達到145億元,同比增長26.1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50.05億元,同比增長28.06%。與茅臺、五糧液一道,繼續領跑行業。
山東溫和酒業集團總經理肖竹青認為,“茅五洋”已經代表國內一線品牌的地位,未來中國酒業市場的格局就是這三強和地方省級龍頭企業之間的競爭。茅臺的美譽度是最高的,五糧液在品類方面占優勢,在濃香文化上有品牌影響力,洋河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后起之秀,在整個的組織驅動,人才驅動,快速應變,團購模式等方面發展不錯。
區域性名酒開始分化
除了“茅五洋”等一線名酒優勢明顯,區域名酒也開始分化。以瀘州老窖為代表的區域性酒企表現十分亮眼。根據公告,2018年上半年,瀘州老窖實現營業收入64.20億元,同比增長25.4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9.67億元,同比增長34.08%。半年報中顯示,企業通過擴大區域市場以及產品布局成為推動企業業績增長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以國窖1573為核心的高端品牌領域,成為拉動瀘州老窖業績增長的核心力量,高端酒類已成為瀘州老窖酒類產品營收的最大來源。
酒類行業專家蔡學飛表示,結合市場看,在區域性名酒中,瀘州老窖、汾酒、水井坊、舍得的發展速度與產品結構都在持續優化,全國化進程也比較順利。相對來說,其它一些品牌無論是銷售額還是品牌影響力,都有一定的差距。
此外,從半年報來看,營收在10億以下的酒企不在少數,頭尾酒企差距大。蔡學飛表示,區域名酒開始分化,三四線區域酒企生存環境持續惡化,下半年到明年初有可能出現倒閉潮。
成本增加促整體漲價
在行業整體表現亮眼的同時,今年以來,白酒價格呈現上漲的趨勢。專家表示,銷售、租金等各項成本增加,是漲價的主要原因。
蔡學飛認為,漲價主要是茅臺帶來整個白酒銷售天花板提升的結果,也是整個社會生產成本拔高帶來的結果。就目前看,名酒由于有品牌支撐,核心大單品漲價接受程度高,拉升了整個酒水類消費價格帶。同時,他認為,這一輪漲價潮可能會繼續傳導到區域酒企。
在肖竹青看來,今年整個白酒行業都在漲價,這種漲價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超市、餐廳等向酒廠轉嫁了租金成本。凡是沒有品牌溢價能力的酒企很難漲價,一旦提價就會遭淘汰。“不難發現,名酒企業的價格上漲,是在市場一線增加陳列費用,促銷費用等,而這種投入費用是現金的投入,所以對整個行業的競爭設立了新門檻。”肖竹青坦言,漲價的能力就是品牌的溢價能力,通過拉大終端的價差,拉大了渠道代理商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