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至6月,中國白酒產量累計492.9萬千升,同比增長5.8%。白酒產量在結束了高增長之后,逐漸步入低速增長的平穩階段。2018年第二季度,白酒產銷率為103.00%,較2017年的97.8%有所回升;白酒庫存較年初下降6.6%,白酒庫存去化良好。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白酒行業景氣度持續,隨著消費升級的進行,白酒良性需求增加,同時高端酒價格上漲也為次高端市場帶來一定的空間,促進了次高端白酒快速擴容。預計在未來,白酒市場龍頭產品結構會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持續增強,業績進一步增長。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但同時有一組數據顯示,中國白酒產量雖然占全球烈性酒產量的比例近40%,但受國外市場酒水的消費場景與中國市場區別很大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白酒在國際市場貿易中占有率僅為0.76%,且主要消費群體仍集中在海外的華人華僑,遠未進入世界主流消費圈和文化圈。
就目前全球范圍的影響力來看,中國白酒的市場占有率與中國白酒自身的深厚文化底蘊相比,存在著明顯落差。近年來,中國白酒“走出去”呼聲極高,眾多中國白酒企業、海外華商也已經開始布局國際市場。
日前,晶瑩國際產業控股有限公司暨中國白酒有限公司并購重組新聞發布會在新加坡舉辦。在發布會上,新加坡企業中國白酒有限公司董事局戰略發展委員會主席陳韓曉營披露了公司重組并購IPO規劃,表示將深耕中國白酒產業,助力中國白酒產業“走出去”。
中國白酒有限公司執行主席吳國良認為,白酒作為中國文化中最獨特、最鮮明的符號之一,完全可以成為中國與其他國家、地區民心相通、友好往來、交流合作的橋梁和紐帶。同時,吳國良指出,中國白酒業要積極參與到國際貿易競爭的大格局中,必須輸出中國白酒文化價值觀,即分享快樂,傳達感情,同時要注重引導。面對文化差異好市場競爭,中國白酒行業需要合作競爭、整體出海。
最近幾年,隨著國際消費者消費水平和品味的提高,對白酒產品的內在品質和外在形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橫跨蒸餾酒、葡萄酒和含酒精飲料三大品類的酒類企業,中國白酒有限公司通過儲備奇缺資源:調味酒和老酒,并采集百家釀酒技藝的精華,成就了獨特的醬香風味。吳國良表示,該公司將積極發揮新加坡的地理優勢,打通海上通道,推進集團全球性構想。
“公司儲備有大量的白酒資源,這些資產具有不可再生性、稀缺性、唯一性、自然增值性、抗通脹性的特點。”陳韓曉營表示,中國白酒有限公司未來會以歐洲區市場集群和南美區市場集群為重心,一方面,以銷售中國白酒為理由,以采購制造中國白酒含酒精飲料的原材料,完成公司新儲備資產的市場拓展工作,另一方面,以銷售中國白酒和采購舊世界葡萄酒為主業,以產能收購為主要手段,完成超高端奢侈品品牌產品的收購和獨家經營工作,為公司的跨行業發展提供鏈接點。
此前,在談到中國白酒企業如何加快探索打開國際市場,向世界講述中國白酒的故事時,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總經理王洪波表示,應挖掘自身有什么,講什么,怎么講。“中國白酒走出去,要講述中國白酒所承載的中國歷史和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王洪波說。
四川劍南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君認為,創新發展是中國白酒走出去、國際化的關鍵要素。白酒行業是中國傳統產業,承載著歷史文化和風俗民情,同時也在利用“生物工程技術”展現創新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