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農業部統計辦公室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法國今年的葡萄酒產量預計為37.6億升,比去年低17%,比前5年的平均產量低16%,創自1991年以來的歷史新低。
從地區來說,產量下降最明顯的葡萄酒產區主要是法國西南部波爾多和夏朗德產區,以及法國東部的汝拉和阿爾薩斯產區,而勃艮第、博若萊等產區受沖擊較小。從酒類來看,受影響最大的是高濃度酒,產量下降幅度或達31%。
據悉,葡萄酒產量下降主要源于極端天氣。今年4月底,正值葡萄樹開花或出果的時期,法國遭遇反季節霜凍,一些葡萄園提前出現落花、落果現象,葡萄果實長勢不佳。此外,霜凍沒過多久,法國多地又迎來持續高溫天氣,也對葡萄產量造成進一步沖擊。
葡萄產量的下降給法國葡萄酒產業帶來沉重打擊。法國《世界報》分析稱,這會給法國經濟帶來多方面的影響。首先,按產量計算,法國是僅次于意大利的世界第二大葡萄酒產區,葡萄酒是其第二大出口商品。法國葡萄酒與烈酒出口聯盟的年度報告顯示,2016年法國葡萄酒和烈酒銷售額達105億歐元。其次,法國是世界第二大葡萄酒消費國,其國內市場消費的葡萄酒占其產量的60%,平均每個法國人每年消費42升葡萄酒。第三,葡萄酒行業為法國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包括葡萄種植、酒窖管理、酒務管理、季節零工以及銷售等。根據法國海關的數據,法國葡萄種植和釀造行業每年直接和間接創造29萬個就業崗位,在法國香檳產區,每年葡萄收獲季節雇傭的采摘工人就達到12萬人。此外,葡萄酒主題游還是法國的熱門旅游項目,酒窖、葡萄酒博物館每年吸引約1000萬人次的游客到訪。
“天災”難以避免,而“人禍”又加劇了法國葡萄酒產業的危機。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一些葡萄酒商打起了以次充好的主意,導致法國葡萄酒產業形象受損。近日,法國散裝酒巨頭拉斐爾·米歇爾公司因涉嫌欺詐接受調查。多年來,該企業涉嫌用廉價葡萄酒假冒高品質產區葡萄酒牟利,涉案數量高達約4000萬瓶,這些酒主要流向歐洲各地。目前,多名涉案人員已被逮捕,案件有待深入調查。
事實上,今年以來,法國葡萄酒行業“以次充好”的丑聞時有發生。今年初,法國3名男子因涉嫌偷換標識高價出售劣質葡萄酒被逮捕;5月,法國一酒商用廉價西班牙葡萄酒冒充法國葡萄酒高價出售接受審訊……此間媒體分析,法國品牌、等級標識的高知名度和認可度被造假者利用,既給消費者及葡萄酒制造商造成了傷害,也給法國葡萄酒產業蒙上了陰影。遭遇極端天氣和“以次充好”丑聞的雙重打擊,法國葡萄酒業正面臨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