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已經有2.25億的中產階層,未來十年,國內主流人群將面臨消費升級,到2025年,將產生5億的中產階層,他們愛玩、愛美、愛健康。
在消費升級的當下,所有的產品都面臨著同質化、低端化的挑戰,國產啤酒也不例外。要想在消費者心中占據一定的地位,就必須通過產品結構的升級、創新、差異化的活動來找到屬于品牌的“新坐標”,進行創新化的“占位”。
啤酒節,拼創意
進入盛夏以來,啤酒旺季消費來臨,為滿足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展現區域啤酒風味特色,各地啤酒節競相上演了一幕幕“比拼創意”的精彩大戲。
8月4日晚,第27屆青島國際啤酒節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金沙灘啤酒城拉開大幕,大量游客涌入啤酒城中,并可以在為期23天的時間里品嘗到來自全球40余個知名品牌的200余種啤酒。
今年,主辦方除設置了青島啤酒以及德國皇家HB、德國百帝王、德國埃爾巴赫、美國百威等8個啤酒大篷外,在嶗山會場,青島啤酒作為東道主還設置奧古特大蓬,并打造了一處可容納500人的超大室外啤酒花園,于8月11日展示青島啤酒精釀機甲。此外,啤酒節還以“音樂啤酒節”為主題,對嘉年華場地進行了擴充,加入了“旋風騎士”、“海盜船”、“碰碰車”、“袋鼠跳”、等游樂設施。
第九屆重慶國際音樂啤酒節于7月21日開幕,啤酒節在傳承以往的文化內涵之外,更加注重國際化、年輕化、狂歡化。專門設置了世界美食博覽大棚,聚焦極具重慶特色的菜品以及來自全世界創意美食。另外,啤酒節還特別引進了香港迪士尼明星互動產品——城市心跳主題DP。
6月25日至7月9日,第26屆北京國際燕京啤酒文化節在北京順義區奧林匹克水上公園舉辦,首次設立了民族風情區,貴州黎平、河南西峽、河北威縣三地的特色小吃齊聚啤酒節。此外,啤酒節期間,還上演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開辟了特色農產品展示區;河北威縣則將舉辦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果展示。
不難看出,各地啤酒節紛紛與音樂、歌舞等時尚元素“牽手”,吸引年輕消費群體;另外,進口啤酒、精釀啤酒,業已成為各地啤酒節的“座上賓”,尤其是精釀啤酒正在通過啤酒節進行消費教育和引導;此外,啤酒節的地域特色,也愈發顯著。
輕資產、高端化
與各地如火如荼地上演啤酒節的熱烈氣氛相呼應,今年上半年,國產啤酒的業績整體表現向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啤酒產量達到2268.59萬千升,同比增長0.78%;其中,啤酒銷售大省山東省繼續領跑,產量達319.76萬千升,同比增長0.93%;產量緊隨其后的河南省達199.17萬千升,同比增長3.47%;廣州省產量達194.17萬千升,同比增長6.26%。
統計顯示,目前華潤雪花市場份額最大(24.01%),青島啤酒其次(18.60%),百威第三(15.90%),燕京啤酒第四(11.59%),嘉士伯第五(5%)。從近5年趨勢來看,除了燕京啤酒的份額是下降的,前幾家份額都一直上升。
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前四大啤酒生產商市場份額總計達70.6%,較2015年64.6%大幅上升。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和人均消費能力提升,國內以純生、精釀為代表的高端啤酒供給較少、需求不斷增加,未來消費空間廣闊。
調結構、輕資產,成為業界企業關注的方向。近兩年,大量的啤酒企業紛紛關閉工廠,轉向輕資產運營。資料顯示,華潤啤酒率先關閉工廠,重慶啤酒也關閉了安徽亳州公司。外資企業百威英博也關閉了舟山的工廠,而嘉士伯則關閉和處理了中國市場的17家工廠。
產能過剩和有效供給不足是一些啤酒企業變賣工廠轉向輕資產運營的一個重要因素。農副食品研究專家宋亮表示,當前中國產能過剩現象嚴重,很多企業關閉工廠去產能,而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有效供給不足,因此一些企業賣掉當前的工廠可以按照新的標準建設工廠,生產高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