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啤酒一季報顯示,青島啤酒以業績應對國內啤酒行業發展和市場形勢的新挑戰,積極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不斷加快產品結構的轉型升級。
2017年一季度,青島啤酒銷量達201萬千升,同比增長3%。其中,青島啤酒實現銷量106萬千升,奧古特、鴻運當頭、經典1903和青島純生等高端產品實現銷量49萬千升,高端產品銷量占比達24.4%。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0.4億元,同比增長2.6%,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79億元,同比增長8.51%,呈現出穩中有進、穩健向好的經營態勢。
8月3日,廣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擬投資旗下精釀啤酒業務逾2億元,為廣西、東莞、湛江、湖南四個地區進行資金輸血,搶食精釀市場。具體來看,珠江啤酒此次公開發行股票實際募集資金總額為42.96億元,擬將募集資金2.25億元投入精釀啤酒生產線及體驗門店建設,珠江啤酒為加強對高端啤酒業務、精釀啤酒業務和電子商務平臺的經營管理,專門設立了市場創新中心,以應對消費升級下的新挑戰。
個性化仍是最佳突破路徑
國產啤酒雖然長期以來保持了“親民”的形象,但是總體產品線不夠豐富,中低端產品占主流的現狀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以2016年數據計算,我國啤酒出廠噸價僅為世界主流水平的一半左右,重慶啤酒達3270元/噸;青島啤酒為3260元/噸;燕京啤酒僅為2413元/噸。對比來看,嘉士伯的噸價為5254元/噸,百威英博為6383元/噸。
從噸價來看,國產啤酒提價空間巨大,部分低端產品噸價還在2000元/噸以下,而新推出的高端產品則可以接近5000元/噸。 在市場飽和、銷量增長空間不大的環境之下,產品升級、噸價提升、追求更高的毛利率將成為企業的主要盈利途徑。
尤其對于一些地方特色區域品牌,在強勢品牌的“資本大棒”揮舞下,終端商轉而投向返點更高、政策更給力的大品牌。這也導致中小啤酒企業難以為繼,要不在當地打游擊戰,勉強維持生存;要不轉而投向大品牌的懷抱,偏安一隅。
如今,青島啤酒、華潤雪花、燕京啤酒、嘉士伯等全國化的并購大潮基本完成。區域品牌紛紛納入大品牌麾下的現狀,也使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區域品牌漸被雪藏,導致各地的啤酒口感差異不大,個性化不突出,消費者越來越不買帳,在消費升級的大態勢下,不少年輕消費者紛紛轉向消費口感多樣化、包裝更時尚的進口啤酒。
要解決這一問題,還是要從個性化生產和高端化路線上做出突破。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認為,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部署之中,強調“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指明未來的創新不是簡單的科技創新,而是涉及“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的全面創新。
數據顯示,2017年1~6月,中國進口啤酒33.12萬千升,同比增長6.8%;進口額為23.04億元,同比增長10.6%。進口啤酒的穩步增長,與其靈活的市場戰略與產品更迭不無關系。
以全球第二大啤酒生產商喜力為例,看準了人們樂于為口感醇厚的精釀啤酒買單和樂于接受熱量更低的無醇啤酒的消費趨勢,2015年進軍精釀啤酒領域的喜力啤酒,今年火力全開加速發展:3月一口氣推出了兩款風格不同的精釀啤酒來搶占市場,5月將Lagunitas剩余50%股權收入囊中,7月收購了日本麒麟專注精釀的巴西業務。今年5月,喜力在西班牙推出了無酒精啤酒“喜力0.0”,隨后在17個市場售賣。
不難看出,喜力的并購和推出新品的腳步,顯然是和著“消費喜好”的步調,上半年實現營收增長5.7%至100.47億歐元,運營利潤達到10.81億歐元,同比增長11.8%,均超過市場預期。
一點資訊全國營銷中心總經理于正表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對品牌文化的追求越來越高,對信息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多專業酒吧的出現和一些專業品酒文化的興起,與消費升級息息相關。如今,企業要以互聯網為主渠道,利用交互建立場景合作,從線上回歸線下,應對消費升級。”
顯然,啤酒品牌要想俘獲更多的消費群體,必須從生產、營銷等各環節進行立體化的創新運作,凸顯品牌個性,迎合消費升級的主流,打造被廣大消費者認可的核心優勢競爭力,才能進一步掌握市場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