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進入市場消費旺季以來,啤酒市場的確出現了回暖跡象。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6月中國啤酒行業產量509.2萬千升,同比增長6.0%。產量連續兩個月出現增長。今年5月中國啤酒產量同比增長0.7%。今年1~6月,中國啤酒行業累計產量2268.6萬千升,同比增長0.8%。
有分析認為,啤酒行業在經歷三年深度調整后2016年下半產量下降幅度縮窄,行業出現改善、產品升級疊加消費旺季,國內啤酒上市公司盈利有望階段性提升。從目前的消費市場看,隨著幾大啤酒公司產能縮減,供需已經出現改善局面,同時在精釀啤酒、個性化定制等層面也開拓了新的消費空間。
與此同時,在外部市場改善的同時,來自企業內部的管理層變動、股權激勵及變動等也在深度影響著企業的未來發展,但目前看,無論是青島啤酒還是燕京啤酒其在股權問題上的處理都未塵埃落定。
旺季下的供需改善
產量連續兩個月出現增長,是否意味著啤酒市場開始進入上行態勢?
海通證券則研究認為,行業發展趨勢仍需觀察。2014年至2016年啤酒產量連續下降3年,下滑空間不大,或出現觸底小幅回升的過程。
國產啤酒產量緩慢增長的過程中,進口啤酒卻拉開了“沖刺”的架勢:來自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5月,啤酒進口量額雙增,進口量2.5億升,同比增長8.6%;進口額2.5億美元,同比增長5.9%。中國市場的進口啤酒大多來自德國、比利時等地。2011年至2016年間,啤酒進口量從64203千升快速增至646384千升,6年內翻了10倍。
現在看,目前整體的啤酒產業大環境已經處于調整階段,進入消費旺季后,市場的供需會發生一些改善,但要說行業整體回暖顯然還言過其實。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 年中國啤酒市場經過連續兩年下滑后,市場消費仍面臨較大的壓力,啤酒行業全年實現產量4506 萬千升,同比下降0.1%,中高端餐飲消費不振和異常的氣候對啤酒銷售均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伴隨消費者對啤酒產品需求多元化帶來的市場消費結構性升級,以及外資啤酒和進口啤酒在國內市場銷量的增加,使啤酒企業在品牌、品種和渠道等方面的競爭更加激烈。
不過,一個需要關注的現象是,啤酒上市公司發布的一季度報告顯示,國內主要啤酒企業業績整體飄紅。2017年一季度,青島啤酒營收同比增加2.6%,凈利潤同比增加8.51%;燕京啤酒營收同比增加2.12%,凈利潤同比增加13.85%;珠江啤酒營收同比增加14.61%,凈利潤同比增加11.95%;重慶啤酒營收同比增加0.33%,凈利潤同比增加8.51%。
很顯然,在面對調整的檔口,各大企業紛紛進行產能減縮的同時也對產品結構和市場布局做了調整變化。
此前,燕京啤酒新任董事長趙曉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燕京啤酒將細分市場需求,通過不斷創新,不斷推出多元化、個性化、定制化產品,做中國最好的啤酒。燕京啤酒將繼續推動結構調整,為更多的消費者帶來口感更出色的高端啤酒享受。
行業的大范圍調整依舊在持續,對啤酒來說,高端化及個性化的市場正在形成發展,中國的啤酒市場結構也在相應得進行變化,這無疑需要國內啤酒企業盡快做出適時調整,加速產品結構升級,以應對行業形勢,保持業績的穩定。
我國啤酒行業自2014年增速出現負值以來,行業持續了為期兩年多的低迷,到2016年三季度行業基本面見底,行業產量增速開始恢復同比增長。至2017年一季度啤酒行業上市公司盈利狀況已連續兩個季度得到同比改善,國金證券的觀點認為,今年在行業產量大概率恢復同比正增長的大背景下,行業低價競爭趨弱、企業高端產品占比提升將是今年啤酒行業上市公司提升盈利能力的核心推動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