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徽酒“黑馬”稱謂的宣酒,近期動作頻頻,據記者了解到,其在今年7月新獲政府投資2.9億元。
融資2.9億,或成為安徽白酒第五家上市公司
據宣城日報7月15日報道,宣城市“一號基金”1億元股權投資資金到位宣酒集團。此外,報道還提到,宣酒集團本輪增資擴股宣州區基金亦投資1億元,職工內部入股0.9億元。
而此次所募資金用于宣酒工業文化園項目二期掃尾和三期工程建設,預計項目建成后宣酒集團綜合實力邁上一個新臺階,三年內主營業務收入和上繳稅收率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5%。一號基金實行階段性參股,最遲5年內退出,這也是一號基金首筆對外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查詢獲悉,這輪增資擴股后,7月份宣酒集團股權發生變更,宣城市工業投資有限公司、宣城市宣州區騰達工業投資有限公司、宣城市宣源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宣城市宣徽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為其新股東。
而宣城市工業投資有限公司隸屬宣城市國資委,宣城市宣州區騰達工業投資有限公司隸屬宣城市宣州區國有資產運營有限公司,宣城市宣源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宣城市宣徽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均為宣酒集團員工持股平臺。
記者從熟悉宣酒的相關人士處獲悉,宣酒此輪增資擴股是為上市做準備,上市前應該還有一輪融資,現在估值并不高。
而按照宣城市工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1億元,占股8.98%,可以測算出此次融資,宣酒集團估值約為11.14億。
而宣酒集團董事長李健持股比例從之前36.99%稀釋為27.04%,仍舊為宣酒集團第一大股東。
據悉,一號基金是宣城市政府設立并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的政策性基金,用于支持市本級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大項目、大企業。為加速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轉變財政資金扶持產業發展“以獎代補、事后獎補”的傳統模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撬動作用,一號基金首期規模2億元,視財力和運行情況逐年增加,至“十三五”末達到8億-10億元,現已籌集資金4億元。
宣酒大調整:資本激蕩下,宣酒也迎來了戰略轉型
有業內人士稱,2016年是宣酒戰略轉折年,宣酒在今年開啟全國化戰略和在極致大單品戰略下重新在省內推出升級版10年,這意味著宣酒為上市在資本和市場兩方面策略調整開始。
而經過偏居江南市場到安徽省內全面突破,開發省外市場成為宣酒接下來的營銷工作重心之一。7月12日,宣酒營銷公司發布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安徽省內、河南地區、江浙滬地區業務人員,要求適應長期駐外工作。
李健也在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宣酒將進一步拓展產能規模,新建5個釀造車間,使窖池總數達到7600條;將進一步開拓全國市場,努力確保年銷售額、利稅增幅達20%;用3年時間建成全國白酒行業第一家5a級旅游景區。”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宣酒外擴戰略提出質疑:外拓是正途么,還是無奈之舉,古井外拓都沒有那么順利,口子也逐漸收縮到主戰場,宣酒在省內多個市場“失守”,外拓不一定會有好的效果。
李健在2015年曾接受記者專訪時提到,宣酒最核心的聚焦就是聚焦一個產品,力爭單品銷量最大化。宣酒集團的“指南針”就是定位于70元價格帶,宣酒集團從系列產品化發展到聚焦營銷,一路走來均是如此。從2009年開始,宣酒集團不斷做減法,砍掉1.8個億低檔酒,扔掉千萬利潤;從2013年開始,宣酒集團重新整合5年6年特供,聚焦宣酒這單一產品。
不過,由于宣酒過分集中一個價位,容易因為消費群升級而導致客戶群流失,宣酒的價格帶是徽酒及眾多白酒企業主要價格帶,想要規模性增長,宣酒改變大單品策略,而新增產品是大勢所趨。
近期,其極致單品策略有所松動,2016年在安徽省內部分市場,升級版宣酒10年重新上市,其中合肥市場終端指導價188元/瓶。
方德營銷咨詢公司董事長王健對此認為,一方面宣酒十年來,以做強品牌為支撐,單一產品全渠道驅動,已經具備了從單一產品向大單品多品種優化布局的轉變。另一方面,宣酒在江浙滬市場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結合宣酒綿柔的口感和大眾化定位,更容易被消費者認可。
有徽酒某酒企高層今年5月底在股東大會上提到,宣酒是一匹黑馬,民營企業有原始積累,市場“惡性”競爭下有優勢,但長期如此,會陷入“囚徒困境”,宣酒本身品牌力還很弱,現在也面臨一些問題,畢竟“快上快下,迅速上來,迅速下去”。
上述酒企高層還表示,宣酒前幾年迅速崛起的原因是:第一、在傳播和定位上特別好;第二、產品價格不透明,新產品上市,價格不透明廠商能賺錢,單品高度聚焦的企業,這個做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白酒行業是高度競爭的行業,價格會迅速透明,一旦透明,如果品牌經營不好,渠道利潤沒有,與競品競爭,很容易敗退。
據宣城日報報道,今年上半年,宣酒集團實現產銷繼續保持兩位數增幅,入庫稅收11462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