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白酒行業“民酒路線”和渠道下沉的風生水起,白酒似乎越來越成為“一種新的快消品了”。7月31日,記者就白酒究竟能否用“快消品的思路去銷售”進行了采訪。
“白酒消費的隨意性和遍布大街小巷的煙酒店、超市等購買終端就表明其就是快消品。” 商貿路一五糧液經銷商唐強表示,由于白酒有保質期、價格等因素,又使其與快消品存在明顯的差別。小酒就是普通老百姓喝的酒,消費市場足夠大,其實就和快消品一樣,薄利多銷,但是卻能占據相當大的市場份額。
“像賣飲料一樣賣白酒,快消強調樂得買、買得到、買得起。樂得買很關鍵,其次是買得到。”南岸建國路一白酒經銷商石泉說,賣普通老百姓喝得起的酒,讓含酒精飲料與瓶裝水、低濃度果汁為伍,它的消費量和消費頻次才會被最大限度地放大,才會徹底地快消化。
快消品身上有三大屬性:一是區域屬性,二是快速周轉性,三是價格敏感度。不能說快消品模式比現在的酒水銷售模式就好,而是酒類企業應該學習快消品企業的扁平化營銷運作,真正精耕市場。不得不承認,酒行業大多仍在沿用過去的老模式——客戶代理批發模式,而對于深度分銷、深度協銷等模式則應用較少,而這恰恰是目前市場動銷最有效的渠道模式。廠家若希望把自己的產品賣得更多一點,賣得更省時省力省費用一點,就應該更多地了解快速消費品。走量照樣可以有很好的市場空間和利潤,白酒產品之間打的就是巷戰,就是短兵相接、爭搶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