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啤酒行業發展放緩,打“文化+技術”牌成業內共識。“中國啤酒新文化國際峰會暨中國純生啤酒20年發展論壇”日前在廣州舉行,啤酒行業專家提出,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啤酒企業要做到將文化、技術、情感相融合,才能走得更長久。
“啤酒+文化”成行業發展新共識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1月-5月,我國啤酒產量1758.7萬千升,比上年同期下降0.7%。同時,進口啤酒進口量24.73萬千升,同比增長8.91%。從2014年7月起,國產啤酒產銷量開始出現長達25個月的下滑,整個行業陷入低迷期。
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兼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指出,中國啤酒產量下降的外因是消費結構的碎片化、個性化,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內因是消費粘性不夠,啤酒消費文化有待進一步挖掘。
為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啤酒行業發展的新路子,由中國酒業協會和珠江啤酒作為倡導者,聯合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及各大啤酒集團,在峰會共同提出中國啤酒“品類創新+文化創造(1+1)”戰略發展模式。業內專家指出,啤酒和文化已經成為啤酒行業探索未來發展趨勢的新共識。
實際上,部分啤酒企業已經在嘗試啤酒文化的創造和融合。以珠江啤酒為例,已建成我國首個世界啤酒歷史博物館和啤酒文化創意藝術區,逐步形成啤酒釀造產業和啤酒文化產業的跨產業價值鏈。2016年珠江啤酒營收和利潤實現雙增長,凈利潤同比增長36.96%。其中,啤酒文化產業利潤對整體利潤的貢獻接近1/3。
首個純生啤酒團體標準將出臺
新快報記者從論壇了解到,純生啤酒經過20年的發展,從啤酒原料到啤酒成品均有明確的研究和控制方法,但目前國內外還沒有形成針對純生啤酒的統一標準。
會議宣布,由珠江啤酒發起,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燕京啤酒、青島啤酒、華潤雪花啤酒、百威啤酒、嘉士伯共同參與,正積極研究制定純生啤酒標準。何勇指出,純生啤酒團體標準由中外啤酒企業共同制定,將進一步提高標準國際化水平,引領中國純生啤酒質量升級。
據了解,純生啤酒生產技術的應用,徹底顛覆了傳統啤酒生產的固有模式,生產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能源消耗大幅減少。一位啤酒行人士告訴記者,以珠江啤酒為例,由于純生啤酒不用高溫滅菌,采用多項國際先進技術,綜合能耗大幅下降65%。其首創的錯流膜過濾技術,使每噸啤酒的過濾耗水量比硅藻土過濾下降25%,過濾酒損下降80%。
作為中國純生的締造者,珠江純生產銷量2016年比1998年增長了近13倍,每年占總產量比例達30%。目前,珠江啤酒擁有14條純生啤酒生產線,純生年產能達120萬噸,最高生產速度為9萬罐/小時,成為中國首個純生啤酒示范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