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力士,當今最流行的司陶特黑啤酒,遠銷150多個國家;生力啤酒,亞洲的前三大品牌;杜瓦,比利時著名的啤酒品牌;碧特博格,德國銷量第一,世界頂尖啤酒品牌;皮爾森,捷克斯洛伐克啤酒品牌,被譽為世界上質量最好的啤酒之一;科羅娜,墨西哥著名品牌,也是世界第五大品牌……放在幾年前,國內不少消費者對這些啤酒品牌大多是陌生的,哪怕在其他國家,它們是那樣風靡。不過近兩年來,能叫得出這些品牌名稱,并且熟悉它們拳頭產品的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多。就像國產啤酒一樣,進口啤酒逐漸飛入了尋常百姓家。
為品新啤酒酒友連夜趕飛機
聽過品水師、紅酒品鑒師,可曾聽過啤酒品鑒師?隨著進口啤酒大量涌入國內市場,這一新興人群開始浮出水面,不過更多時候,他們將彼此稱為酒友,只要誰有新入手的進口啤酒,就會召集圈中好友一起品嘗。
義烏吉隆樁酒業有關負責人樓國飛就是酒友之一,涉足進口啤酒行業兩年。據介紹,目前國內的進口啤酒來自世界各地,主要來自德國、比利時、英國、美國、西班牙、墨西哥等國,品種繁多,口味不一,靠自己嘗遍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每當圈中誰手上有新品時,分散在全國各地的酒友就會爭相前往,哪怕是需要連夜趕飛機也不在話下。
酒友的狂熱,圈外人恐怕很難理解,他們對進口啤酒的愛好還表現在瓶子的收藏上。據了解,當前市場上流通的啤酒主要分為美式輕工業啤酒和精釀啤酒,前者較為大眾化,后者尚未達到量產規模,目標消費群是更加追求生活品質的顧客,因而這部分啤酒品牌在包裝上更花心思,會為了突出自己的特點設計漂亮的瓶子,以此吸引消費者。所以即使酒喝完了,瓶子還具備收藏價值。“北京有一位40多歲的發燒友,累計收藏了4000多種進口啤酒瓶。為此,他專門騰出一間倉庫放置這些瓶子。”樓國飛說。
這兩年來,酒友隊伍正在不斷擴大,愛好進口啤酒的消費者也越來越多,進口啤酒需求量開始集中顯現出來。據中國酒業協會啤酒分會統計數據顯示,進口啤酒已經連續三年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其中,2014年增幅為85.59%,三年累計增長了426.81%。
作為全國排名第二的啤酒消費大省,浙江人對進口啤酒也是熱情高漲。據浙江檢驗檢疫局統計,今年上半年,浙江口岸(寧波除外)啤酒進口8623噸,貨值978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1倍、5.3倍,增幅遠遠超過了進口葡萄酒。而溫州進口啤酒占全省進口量的98.6%,是浙江進口啤酒的主要消費市場。
“我喜歡墨西哥的科羅娜”
消費者喜好“更新換代”
現在義烏的進口啤酒市場尚不能和溫州同日而語,不過經過多年的前期鋪墊,義烏消費者對進口啤酒的興趣越來越大,嘴巴也是越來越“刁”了。沃爾瑪義烏世紀店2010年開始增加進口啤酒品類,當時主要以德國、比利時等國的啤酒品牌為主。5年過去,啤酒品類已經擴展至20多個,在今年整體客流量下降的前提下,進口啤酒銷量仍與去年同期持平。
在義烏吉隆樁酒業位于義烏市進口館的店面中,進口啤酒的種類已增加至300多種。“有一次,我們在店里招待一位比利時的朋友,他看到啤酒樣品展示柜中有不少是比利時的品牌,不過他很疑惑,為什么他在比利時都沒有看到過的產品,這里會有?”樓國飛說,當前的進口啤酒商拿貨時更具目的性,甚至會根據消費者的習慣向原產國進行個性化定制。
喜力等一些國際知名品牌也開始到中國設廠。接下來,西班牙啤酒品牌CEREX即將進軍中國市場,預計下月將以香港和澳門為試點推出新品牌的啤酒。他們還計劃將產于EX-TREMADURA的全手工啤酒推廣到跨越三大陸的數個國家。
進口商和品牌商們之所以需要如此討好中國消費者,全因消費者“喜新厭舊”的速度太快。“基本上很多品牌一年之內如果沒有贏得足夠的市場,下一年就會被淘汰,有些甚至會停產。”樓國飛說,消費市場風向變化快,任何一個因素都可能會影響一個品牌的興衰。
比如,原本墨西哥啤酒品牌科羅娜就要逐漸被后來品牌的風頭掩蓋,不過《速度與激情7》中一段主演之間的對話:“你想要來一杯嗎?”“我更喜歡科羅娜”,它又“復活”了。“原先科羅娜那款啤酒正在促銷,因為電影大熱帶動了銷量,市場需求增加,我們又將這款產品從8元/瓶的促銷價調回到12.5元/瓶的原價,銷量還不錯。”沃爾瑪義烏世紀店食超部副總章濤表示。
進口商高拋低收價格波動猶如股市
盡管消費風向標幾乎時時在變,但爆發式的增長數據仍很亮眼。有數據統計,今年1~4月,喜力啤酒進口額已超去年整年,去年的進口額也大幅超過前年,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入行分一杯羹。義烏隍滴進出口有限公司原先一直專注葵花籽油進口業務,今年也開始試水進口啤酒。“下個月有十多個貨柜的喜力啤酒即將到貨,主要銷往福建、溫州等地。”該公司負責人陳炯華說。
入局者增多,一方面興盛了市場,另一方面,他們卻也成了“攪局者”,讓啤酒品牌感受到原來暢銷也是一種煩惱。義烏吉隆樁酒業有關負責人倪勇介紹,今年初開始,喜力啤酒因為斷貨開始對全球限購,大酒商因為消息更為靈通,渠道更廣泛,在限購之前,他們就囤積了一批貨源。等限購后,小酒商無處拿貨,這些僅有的貨源便成為稀缺物品,價格一路被炒高。以喜力1664這款產品為例,去年,一箱大的(330毫升/瓶,24瓶裝)最高賣180元,今年一箱小的(250毫升/瓶,24瓶裝)的最高賣到200元左右。
等價格到達高點,酒商放貨,市場貨源充足,價格又隨之下調。進口啤酒素來有“零關稅”的優勢,再加上近來歐元迅速貶值,進口啤酒有著成本優勢。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在巨大的市場價差面前,成本優勢變得微不足道。“就像炒股,高拋低收,行情起伏大。”樓國飛說,不過相對于量產的美式輕工業啤酒,精釀啤酒的價格相對較為穩定,這也讓進口商們稍感安慰。
啤酒歩紅酒行業后塵?
業內人士:需要時間積淀
爆發式增長———從業者加速進場———價差大、以假亂真———行業洗牌,這幾乎是紅酒行業的發展軌跡。按目前的進口啤酒走勢,似乎已經進入第三階段,這是在步紅酒行業的后塵?業內人士認為,不排除有這種可能,眼下除了價格起伏大,水貨多外,市場上還出現了假冒偽劣產品,溫州市場就不止一次出現過假冒喜力的產品。長此以往,市場難免會陷入惡性競爭,步入行業洗牌階段。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中國人愛喝啤酒,但對啤酒的理解更大程度上還停留在解暑的飲料層面。而啤酒文化源遠流長,最后能真正存活下來的必然是對啤酒文化有著自己理解的從業者,而非一味的跟風者。
“這是需要時間積淀的。接下來,為了進一步擴展市場,比起鋪貨,進口商更應該開設實體店,給消費者一個體驗的平臺,以傳遞啤酒文化,培養消費習慣。”樓國飛說,今年5月,一群進口啤酒愛好者在杭州成立了“精釀啤酒協會”,希望能吸收更多熱衷啤酒文化的人加入,共同傳播啤酒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