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監督檢查工作中發現12種食品不合格,現決定對不合格產品在流通領域采取停止銷售措施。這12種不合格食品分別是:聊城市莘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綠豆餅、臨邑縣豐盛食品廠生產的咿呀脆(油炸膨化食品)、淶水縣福樂園食品廠生產的福樂園蜂蜜棗糕、吉林省吉盛涌鑫釀酒有限公司生產的小米黃金酒、武城縣瑞佳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瑞士蛋黃卷、河北斌揚集團山海關公牛啤酒廠生產的純生態啤酒、伊春市金山屯區山洞酸菜廠生產的山洞酸菜、博野縣眾享齋食品廠生產的大裂巴蛋糕、新都區龍橋鎮長寧竹海罐頭食品廠生產的泡山椒筍尖(醬腌菜)、鄭州市奇佳食品廠生產的麥農香片(調味面制食品)、天津市創雄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魚皮豆、天津市崢嶸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杏仁霜。
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醒消費者:凡已購買上述不合格批次產品的消費者可憑購物小票和外包裝向銷售單位要求退貨。
執法人員在監督檢查中發現,公牛啤酒廠生產的聽裝純生態啤酒,原麥汁濃度標準值應≥10oP,實測值只有6.4oP。做啤酒先要做麥汁,麥汁濃度有大有小,越大的浸出物含量就越高,做出的啤酒就越濃。原麥汁濃度是衡量啤酒營養和口感的一個重要指標,它的大小和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加入的麥芽量有直接關系,少添加麥芽以及酒花,會直接影響啤酒的口感和品質。而酒精度是衡量白酒品質的重要指標。此次抽查發現,吉林省吉盛涌鑫釀酒有限公司生產的小米黃金酒,酒精度標稱50度,實際只有30.8度,另外還檢出了不得檢出的甜蜜素。酒精度是白酒的主要理化指標,能綜合反映企業的生產水平,若酒精度含量不達標將直接影響白酒的品質和香型。酒精度偏高或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生產工藝控制不嚴格或生產工藝水平較低,無法有效控制酒精度的高低;另一方面,一些小型白酒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賺取更大利潤,故意標高酒精度,以提高銷售價格,欺騙消費者。關于甜蜜素,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 2760)規定,甜蜜素可以作為“甜味劑”加在配制酒當中,但是按照現行的白酒標準是不允許添加甜蜜素的,如果添加就不應該采用白酒標準。而且企業也需要在外包裝上標示清楚。
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國人談之色變的一個重要問題,現在甚至可以說是獲得了世界的統一“認可”——合格與否實在堪憂。在第28屆“首爾國際食品產業大展上,中國60多個展位幾乎無人問津,這個響亮的耳光還不夠讓我們去反省嗎?甚至可以說弄虛作假、胡亂添加是中國食品的特色。把研制添加劑的精力和智慧用到科學研究上,說不定我們國家已經多次獲得諾貝爾獎了。
食品合格與否,直接關乎你我他。在這方面,國家需要加大監管治理力度,但是懲罰的力量永遠比不上預防,還需要企業不唯利是圖,做良心食品,加大自檢自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