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開局之年已過半,奔跑在醬酒賽道的遵義酒業上交了一份怎樣的成績單?
7月21日,酒業家從遵義市工能局獲悉,今年1—6月,遵市108戶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產量15.97萬千升,同比增長49.39%,實現產值672.51億元,同比增長27.64%;實現工業增加值652.67億元,同比增長25.3%。上半年,遵義市已實現白酒企業入規18戶,白酒總產值預計全年有望超過1400億元。
按照“十四五”規劃,遵義提出到2025年,全市白酒產量達到60萬千升,對比15.97萬千升的成績,看似距離目標甚遠,但在多位行業專家看來,規上酒企僅占酒企總數不到10%,從產量和產值增幅維度來看,漲勢依然喜人。
01、醬酒紅利持續釋放,遵義規上酒企產量同比增長49.39%
據權圖醬酒工作室發布的醬酒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醬香酒產業實現產能約60萬千升,同比增長約9%。而以遵義為代表的貴州醬酒產能在2019年就達到了47萬千升,占當年全國醬酒產量的85%。在醬酒熱潮下,遵義白酒行業發展成績牽動行業神經。
遵義市工能局數據顯示,去年全市98家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產量達到24.5萬千升,工業增加值達1129億元,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77%。但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產量已達15.97萬千升,實現產值672.51億元。
按照遵義市“十四五”規劃,2025年產能劍指60萬千升,那么,15.97萬千升距離這一目標看似甚遠。如何評價這一成績單?
“這一統計口徑,只統計了規模以上的酒企,即年銷售規模兩千萬以上的,實際上,無論是仁懷還是遵義地區,規模以下企業占比非常高。”資深醬酒專家、權圖醬酒工作室創始人權圖告訴酒業家。
公開數據顯示,遵義市目前擁有白酒企業1000多家,擁有生產許可證的白酒企業382家,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為108家。照此計算,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占總數不到10%。
“49.39%的產量增長,這個產量是指包裝量,增幅亮眼!印證了醬酒的紅利仍在持續釋放。”仁懷醬酒資深專家周山榮對酒業家表示,盡管漲勢喜人,但是不能光看增長,還得看到增長背后的邏輯:增長來自哪些企業和品牌?
他進一步分析說,產值、工業增加值的增幅,與產量增幅基本一致,其中的落差表明,茅臺、習酒等強者恒強,品牌帶動作用愈發彰顯。
02、包裝配套率大提升,達68%
顏值經濟時代,包材隨著醬酒熱而步入發展快車道。按照規劃,到2025年,遵義市白酒產量將達60萬千升,按照包材占酒企成本10%-15%比例估算,包材市場份額是100億元左右的大市場,酒盒、酒瓶包裝需求量將各達12億多。
政策因素疊加醬酒熱度,不僅催生著資本“飲酒”的熱情,也撩撥著省外印刷企業們的心,裕同科技、美盈森等大型包材企業紛紛入駐遵義。
遵義市工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上半年遵義市新增包材入庫企業12戶,目前全市32戶規模以上包材企業預計完成產值30億元以上。
酒業家注意到,2019年遵義的包材配套率為30%,2020年底為52.8%,截至今年5月底遵義白酒包裝配套率提升到68%。
據酒業家了解,今年遵義市制定下發了《遵義市2021年白酒及包裝企業入規工作方案》,將50戶白酒及包裝企業列入年度重點調度對象,加大對引進包材企業的服務力度,最大限度助推企業投產達產。
03、多舉措扛鼎,支撐遵義酒業快速發展
搶抓醬酒紅利,遵義市政府也在保證措施上做足文章。
據悉,今年遵義市將全力推動茅臺及習酒擴能技改等白酒產業重大項目建設,大力發展白酒配套包裝產業,加快推進壇廠100萬噸倉儲中心、茅臺集團22萬噸現代化糧食倉儲、習酒李子春包裝物流園、申仁包裝集群配套等在建、續建項目建設,助推溫水、二郎、壇廠等重點包材園區加快發展,全力打造100億級白酒包材配套園區。大力發展原材料供應尤其是酒用有機糯高粱種植基地,規范提升標準化種植化水平,確保今年全市種植面積達160萬畝。
由此可見,一系列密集利好政策的出臺,下半年遵義酒業成績單持續全盤飄紅將成為大概率事件!(原標題:15.97萬千升、672.51億,遵義酒業交出“開局”半年成績單,有多大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