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19家白酒上市公司半年報完全披露要等到8月底,或者那個時候才能對上半年的酒業基本盤有個相對準確的定性,但酒說通過最近一些上市酒企的預披露信息和重要非上市酒企公司代表的溝通與交流發現:2021酒業上半年迎來業績“大牛市”將成為大概率事件!下面不妨跟酒說去梳理匯總一下許多酒企這半年的成績單。
1、搶眼的“半年報”
據酒說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知上半年業績不錯的企業有:
1、汾酒上半年營收預增超70%。從其預增公告得知:2021年半年度營收同比增加48.30億~55.20億元,同比增長70~80%;凈利潤同比增加17.66億~20.87億元,同比增長110~130%。如果按照最低預計增量48.3億元計算,2021年上半年汾酒營收高達117.3億元,占到2020年全年營收的84%。
2、西鳳上半年銷售收入超41億,同比增長92%。7月14日,西鳳酒官宣:截至6月底,總體實現銷售收入41.43億元,完成半年任務的131.43%,較去年同期增長了92%。
3、金沙酒業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23.5億元,同比增長225%。更為關鍵的是:相比2020年全年27.3億元的銷售收入,金沙酒業在2021年幾乎用了上半年的時間就已接近去年全年。
4、舍得酒業上半年預計凈利潤同比增長超300%,同樣是預增公告顯示:2021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1億元到7.5億元,同比增長332.42%到356.78%。
5、董酒上半年已達到去年全年業績。7月14日,貴州董酒官網透露一組業績動態數據:自2018年董酒開啟全國化營銷布局以來,2018年、2019年、2020年連續三年,董酒各項經營指標連續翻番增長,2021年上半年已經達到去年全年經營業績。
6、青青稞酒上半年扭虧為盈。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1年半年度實現凈利潤為7000萬元到8000萬元(去年同期虧損3506.64萬元),同比扭虧為盈。
此外,還有白云邊,其官宣“上半年納稅額超去年全年”,側面反映出業績大增長;
國臺IPO新的申報材料里面披露2020年營收超40億,同時半年會上也透露出上半年增長勢頭迅猛;
水井坊今年將是19家上市白酒公司里面第一個披露中報的,其預披露時間是7月24號,業內預測業績肯定不錯,因為早在6月30日晚水井坊發布公告顯示:自2021年7月1日起聘任朱鎮豪為公司總經理,在代行總經理職責282天后朱鎮豪最終“轉正”,當時許多人就預言“水井坊半年報,穩了”!
盡管許多人在吐槽:2020上半年因為疫情原因不具備太多業績代表性,可能對比2019年更有價值,但其實放得長遠一些,包括汾酒、西鳳、金沙、董酒等其實已經連續三年保持了業績的穩定增長,“名酒+醬酒”組合正在呈現出強大的抗風險性。
2、不妨開一個腦洞:5年后誰能成為新百億成員?
醬酒領域勢頭很猛,其實從目前兩個百億級品牌:習酒、郎酒我們能找到一些共性的路徑與特點,比如產能3萬噸起步的門檻支撐,比如次高端或者高端的大單品成型,比如3到4年的成長發育期、比如全國化的品牌影響力與市場勢能……
綜合這些維度,如果在醬酒熱大勢頭不出問題,還能持續3到5年的話,顯然國臺、金沙和珍酒都能跑進百億。因為無論是從品牌影響力、市場布局、產能儲備,還有價格帶培育方面,這些品牌都已經跑出來了,剩下的無論是受益于醬酒持續擴容的高速增長,還是集中度加強的品牌廝殺的“醬酒下半場”,這些已經成氣候的、具備先發優勢的品牌都能占據相對有利的一面,也是新百億的重要種子選手。
剩下的綜合目前規模與企業增長潛力來看:西鳳問題不大,四大名酒基因疊加品牌與產品特點,贏面很大;今世緣也沒問題,地緣優勢和次高端占位都能帶來量級的持續增長;在往后就是兩個陣營的種子盤點了:
一是以口子窖、衡水老白干和迎駕為代表的省級龍頭,泛區域化擴容和次高端升級成為其持續增長的核心命題,三個企業各有優劣勢,對企業操盤手的戰略能力要求很高;
二是以水井坊、舍得和酒鬼為代表的次高端品牌。它們相比省酒龍頭更容易在全國化擴張與高端價位上做增量,但顯然在營銷隊伍和地面作戰方面與區域強勢企業有差距;
顯然,從目前的盤點來看:可能未來酒業格局還是“名酒+醬酒”組合的天下,當然這里的“名酒”不是傳統意義上五屆評酒會出來的一個終身制的稱號,更核心在于足夠的市場規模+足夠高的品牌溢價,這個“名”指的是市場磨練出來的名酒。
當然過去的十七大名酒是固有的資產,但顯然在當前乃至未來越發激烈競爭的行業背景下,有了好的基因與傳承僅僅是前提,還需要足夠好的團隊與“一點點時機和運氣”,顯然目前醬酒熱給了許多醬酒企業機會,但最終這些醬酒企業還是需要在時間窗口內把規模跑出來,把品牌樹起來,把消費者培育做扎實。從渠道熱到消費熱,這是醬酒熱下半場更關鍵的命題,是考慮渠道打款,還是考慮開瓶率的問題,同樣是一個更戰略的命題。
從這個意義上講:無關品類,最終一定是名酒的天下,品牌是具備更長遠的穿透價值的。當然這里的“名酒”不是傳統技術標準維度評選出來,醬香品類顯然除了茅臺依然有出“名酒”的機會,后者關乎一套植根于消費者選擇的市場標準,更需要時間、品牌、品質綜合層面的多維度發力,這是需要生產企業家和渠道商所關心和思考的。(原標題:上半年業績或迎大牛市:“名酒+醬酒”成最佳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