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沖進仁懷!新增酒類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噴涌而出。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仁懷市酒類相關公司有13942家,其中,有4083家是從2020年1月1日至今所新增的。也就是說,在一年多的時間里,新增數占總數的近30%。
在密集注冊酒類公司的背后,幾人真心染醬?幾人混水摸魚?從新增的酒類公司的成色或許能看出行業人士所擔心的醬酒“泡沫”是否存在。
01、新增釀造類企業約占6成,印證上行周期性特征
醬酒熱潮下,資本蜂擁而至,試圖在仁懷“圍獵”醬酒紅利。
“(企查查)這個數據是資本熱在法律層面的體現,現在醬酒確確實實太熱,資本都進入到這個領域來了。”資深醬酒專家、權圖醬酒工作室創始人權圖對酒業家表示。
酒業家通過數據統計發現,新增的4083家酒類相關公司中,注冊釀造類的企業有2451家,占總注冊數量的60%左右,注冊銷售類的企業有1547家,約占38%。
對此,北京君度卓越咨詢董事長林楓表示,在需求旺盛、供不應求的產業上行周期中,產業里的權重會往上游轉移;當產業周期下行、需求衰減,決定產業成敗的是往下游、前段走的營銷、零售,“注冊釀造類企業的比例高達60%,正好印證了醬酒正處于蓬勃發展、供不應求的上行周期性特征。”
02、注冊資本在100萬—500萬的企業占45.8%
從注冊資本來看,在100萬以內的有605家,100萬~200萬的有1241家,200萬~500萬的有627家,500萬~1000萬的有856家,1000萬~5000萬的有642家,5000萬以上的111家。由此看來,注冊資本在100萬~500萬之間的企業數量占新增企業總量的45.8%,而注冊資本在5000萬以上的企業數量僅占新增總量的2.7%。
其中,注冊資本超過5000萬的,包括海南椰島攜手糊涂酒業成立的貴州省仁懷市椰島糊涂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廣東五葉神集團有限公司成立的貴州省仁懷市厚工坊酒業有限公司;山東魯酒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立的貴州景芝景醬酒業有限公司、貴州周大福酒業有限公司等。
林楓對此解析認為,在醬酒熱潮下,“濃轉醬”、“紅轉醬”,許多資本都涌入到醬酒行業,但醬酒產業產能的積累是需要漫長的周期過程。在此過程中,不排除一些資本假投資和先“占坑”,例如,一些資本實力不強的公司,試圖與仁懷當地醬酒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共享酒廠,這也就解釋了注冊資金不高的現象。
“未來醬酒的發展格局,是龍頭+精品酒莊的格局。”北京卓鵬戰略咨詢創始人田卓鵬認為,“盡管在仁懷新增的企業中注冊資本在5000萬以上的公司僅有111家,但這些都可能是未來成為龍頭醬酒企業的熱門選手,圍繞他們產生的產能、儲酒能力以及品牌運營能力而撬動的市場份額不容小覷。”
03、國資背景資本身影浮現
在新增的酒類公司中,國資背景的資本已然浮現。
7月13日,名品世家發布對外投資公告表示,公司擬與尚凝酒業(成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仁懷市華夏五千年酒業有限公司(具體以工商登記為準),新公司注冊資本為2000萬元,其中公司投資300萬元,占股15%;尚凝酒業(成都)有限公司出資1700萬元,占股85%。
企查查數據顯示,作為仁懷市政府 100%持股的國有獨資公司,貴州省仁懷市醬香型白酒企業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有名品世家2.95%的股份。
此外,具有國資背景的北京康寶通商貿有限公司,在2021年6月18日,成立了貴州仁懷首糧酒業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000萬元。北京康寶通商貿是五糧液、瀘州老窖的大商。
“資本是資源之母,有了資本就帶來人才、商業資源、人脈資源,國資資本聚焦醬酒,是一個市場的選擇,對醬酒的發展是很有好處的。”林楓表示。
04、已有41家公司注銷,多為銷售類公司
在“噸位決定地位”的醬酒江湖,門檻已提高到了“兩個10”:能否投資10億元,年產5000噸大曲坤沙醬酒的資本門檻與能否堅持投資10年的時間門檻。
相比之下,銷售公司是許多資本實力不強的企業進入醬酒的一個切入口。不過,酒業家注意到,在新增的4083家公司中,已有41家注銷,“壽命”最短的不超過半年,且集中在銷售類公司。
林楓分析認為,在經銷商密集染醬過程中,若缺乏好產品和市場培育能力、營銷能力,再疊加資本和人才的投入不足,想要在醬酒市場分一杯羹,將面臨巨大的挑戰,“這也說明,雖然醬酒很熱,但并非任意一款醬酒都能賣得好,品牌集中化趨勢下,經銷商選品至關重要。”
田卓鵬認同這一觀點,他表示:“未來,并非所有醬酒都有機會,品牌化、大單品是大勢所趨,經銷商要選擇有產能和品牌優勢的醬酒。”
面對紛繁復雜的資本攪動的仁懷醬酒,該如何準確判斷資本投資的真實性?
權圖認為,可從投產加品牌運作兩個維度來判斷,“看資本進入后有沒有真正投產、是否購買來規模性酒廠、有征地建廠以及是否在扎扎實實的全力下注。只要企業在擴產,尤其是在5000噸~10000噸往上投的企業就是真下注;若資本只打雷不下雨,只喊口號不落地,不投產不做品牌,那么就是投機資本,無論是酒業還是經銷商,都要識別資本的真實目的。”(原標題:仁懷一年新增酒公司超4000家,良苗懷新還是“泡沫”預警?丨觀察)